陳云慧 張帥 張碩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合理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有很大的促進意義。本文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途徑為研究對象,為更好的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育;思政教育;融合途徑
現如今體育教育已經成為既是體能訓練又是文化滲透,既是鍛煉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教育、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勇敢頑強、團結進取、開拓創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具有愛國主義和團隊意識、集體意識等優秀思想品質的有效手段。
1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其中明確提出要“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具有教育、凝聚、規范、激勵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領域里為思政教育提供觀念、價值、精神表現的形式與載體。與其他課程相比,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向學生講授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還要負責對學生思想、道德以及意志力等品質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進取心、愛國意識。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2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
2.1 營造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良好育人環境
當前,黨和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有著更高、更新的要求,相關專家學者也開始關注體育教學的立德樹人與課程思政領域的研究。高職體育教學在注重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保健知識、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應加強思想意識形態的引導,發揮體育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拼搏精神、公平意識和挫折教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內容,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新路徑和方向。
2.2 轉變體育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思政教育理論素養
要想真正實施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最為根本的是要提升教師的政治水平,只有教師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有扎實的思想政治基礎,才能夠保證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一是要讓體育教師充分意識到“體育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轉變體育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主導觀念,教師要在體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方式等方面設計與學生思想狀況相符合的教法,合理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內容融合起來。二是要為體育教師提供有效培育途徑來提升思政方面教學知識技能,提升體育教師的內涵和素養,促進體育教育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實踐中注重體育和思政的有機融合。
2.3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積極滲透思政教育內容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內容,要充分利用體育運動娛樂性的特點,具體來看,高校體育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還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能過于急功近利,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從滲透出發,從細微處人手,不能生硬地將思想政治內容植入到體育教學中,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再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傳遞。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另一方面要善于觀察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教學方式的靈活化運用,如此才能夠合理推動思政教育滲透,進而提升滲透的效果。
2.4 科學制定體育課程育人標準,構建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將教學評價和學習效果評價從單一運動技能掌握的單一維度逐步轉向運動技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拼搏精神和挫折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等德育教育方面進行多維度延伸,要合理借助不同的體育項目開展不同的思政教育,不同體育項目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有效評價體系,體育課程要做到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使其真正體現出體育課程教育教學的目的,同時促進學校思政教育在課堂主陣地的有效發展,使體育教育教學育人功能完整實現。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能夠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推動其思想品質的提升,因此合理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周雯.在高職體育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路徑探究,教育現代化,,2019,6(76):48-49.
[2]孫茂奎.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學研究,1008-2549(2019) 10-0102-02.
[3]胡啟權. “體育思政”理念下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科技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