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昌韋
摘要:隨著社會水平不斷提升,社會發展對小學教育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此形勢下,小學教育除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課堂知識外,對其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工作愈發重視。文章以小學數學教學為切入點,探究創新教育模式在其中的積極影響與應用途徑,為相關教師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教學探究
1活用創新教育模式,提升學習興趣
1.1通過課堂游戲活動實現創新教育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學習自制力較差,而好奇心強,針對學生該項特征,教師應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調動其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強化其學習效果。例如,在《觀察物體(一)》的課時學習中,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向學生展示同一物品的不同角度下的圖片,令其學會如何全面觀察物體。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學生雖然對物體觀察的知識與技巧有所體會,但是自身的思維成長空間受限,只是簡單地接收知識。為此,教師可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當中。教師可令學生以兩人一組的形式開展活動,將教師準備好的同一物體的不同角度圖片打亂,由一名學生隨機選出一張,要求另一名學生對物體的全貌進行猜測并將其繪制出來,如學生抽中圓柱體的正視圖,另一名學生根據長方形圖形,繪制出長方體或圓柱體。
1.2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創新教育
在教育整體發展形勢下,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模式同樣如此。教師應結合教學任務需求與學生信息接受能力,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實際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圖形的運動(二)》的課時學習當中,針對圖形的平移,教師應將其通過多媒體,將圖形的平移過程利用動畫形式進行演示,令學生更直觀地對圖形的平移過程以及規律進行觀察。同時,教師可令學生進行指揮圖形的平移方向與距離,教師可在動畫演示中增加另一個圖形,要求學生快速說出兩個圖形相互接觸的最短平移路線。通過教學活動,教師可令學生在直觀的圖形平移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點以及規律,并在自主思考中,提升自身觀察分析能力與推理判斷能力。
2優化課堂內容,提升創新教育質量
2.1強化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
在小學教育持續發展的形勢下,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概念與運用技巧,還要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自身生活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進而對數學在生活中的體現以及作用有更全面的認知,實現數學教育在學生生活經歷中的有效滲透。為此,教師應及時構建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課堂聯系,令其將相對抽象的數學概念還原為具體的生活情境并加以理解。
2.2積極開展學習探討交流活動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碰撞與分享,是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手段之一,尤其在創新教育背景下,學生思維能力的成長對探討研究活動的需求較高。為此,教師應在明確課堂教學任務重點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與思想交流活動的空間,使其可以在數學課堂中通過不同思維的摩擦與交流,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水平、同時,教師在交流活動中應注意發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職能,針對思維活動相對遲緩或表現不積極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其一定的指導與鼓勵,避免探討交流活動成為部分學生的絕對舞臺,進而提升探討交流在數學課堂中的實際作用,鞏固其在創新教育模式中的優勢,為學生的思維能力成長保駕護航。
2.3引入數學學習方法與思想
在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塑造性,為此,教師在為其講解知識或相關題目時,可適當將不同的數學研究思想與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當中,拓寬學生思維廣度之余,也幫助其建立更加完整的學習認知體系。針對數學研究方法,教師可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令其可通過圖形剖析數量變化,或通過數量關系推演圖形變化,在相互轉換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思維視野,進而掌握更靈活的思考方式B。而針對學習方法,為幫助學生全面梳理知識脈絡,強化其知識總結歸納能力,教師可將思維導圖的概念與制作技巧展示給學生,使其能夠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明確課程知識點之間的具體聯系,并由淺人深,層層分析數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并強化了自主思考能力與總結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有效落實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從學生興趣特點人手,靈活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其學習興趣,并通過信息技術提升其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探討交流活動,為其營造良好的自主思考與成長環境。最后,通過滲透數學學習思想與學習方法,幫助其形成健全的學習體系,進而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陳春敏,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教育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43-144.
【2】王海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