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玫玫
【摘 要】高職英語是高等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高職教育中的重點難點,如何做好高職英語的課堂管理,關系到高職英語教學效果,關系到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本文結合筆者高職英語的教學實踐,研究出開展高職英語課堂管理的三條路徑,旨在提高課堂效率,凝聚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為做好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管理;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3-015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73
高職英語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學好高職英語,既能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又能拓寬高職學生就業范圍和創業視野,對于推動個人職業生涯高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高職英語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常常遇到不少難題,包括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英語學習動力較為缺乏,英語學習能力長期不足等。本文結合筆者十多年的高職英語教學經歷,提出以高職英語課堂管理為抓手,轉變傳統枯燥平淡的英語教學方式,圍繞氛圍管理、內容管理和績效管理,探析出做好課堂管理行之有效的三條路徑,切實解決學生基礎薄弱、動力缺乏、能力不足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的效果和水平。
1 抓好課堂氛圍管理,充分凝聚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生硬枯燥地宣讀灌輸是他們最反感和接受效果最差的方式,而如何抓好課堂氛圍,激發他們的興趣,是每一位高職英語老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一般而言,課堂氛圍的營造取決于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教材內容的可讀性。生動活潑的內容比生硬陳舊的內容,更容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若出現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美食、服裝、游戲等內容,通常而言不等教師宣講學生已經在私下討論了,可見設置可讀性強的教材內容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基礎;二是學生的基礎和興趣。有的高職學生學習一般文化課程尚且困難,面對外語課程更加容易出現主觀上畏懼,而有的高職學生目標方向明確,立志將來從事外資企業或進出口貿易工作,自然對英語課程抱有濃厚的興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參與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來,成為課堂氛圍營造的積極貢獻者;三是教師的現場表達方式。同樣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群體,有的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的宣講方式,有經驗的教師則能根據現場教學情況,通過合適的方式巧妙調動課堂氛圍,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起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種種方面因素的制約,營造良好的高職英語教學氛圍實屬不易,也可能面臨教學內容超綱、學習效果低下、互動反響不佳的情況,因此創造良好課堂管理氛圍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緊抓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這個“牛鼻子”,通過靈活變通的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帶動整體課堂氛圍管理走向正軌。
筆者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十分重視課堂氛圍的管理和營造,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朗讀接龍,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尤其適用,若朗讀一篇文章較為吃力,但每人朗讀一句對于學生而言較為輕松,而且能夠按照順序將文章快速瀏覽,以準備自己即將朗讀的句子,通過該方法基本能做到人人參與,句句連貫;二是相互提問。與教師的隨機點名提問相比,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更為輕松和靈活,在鍛煉口語的同時,強化了學生即時反應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雖然表達完整性和持續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但張口的勇氣和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在整體課堂氛圍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真題演練。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和考點,對于歷次考試中的真題進行課堂演練和逐題過堂,這個方式對于調節課堂氣氛有著不錯的效果,即使學習能力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對于考試的題型解析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了知識點的印象,也提高了教學測驗的成績。
2 做好課堂內容管理,寓教于樂施教于綱
課堂內容是高職英語教學的核心,也是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成敗所在。在教學大綱的范圍內,結合教材進度設置合理的課堂內容,是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然而課堂內容的合理設計也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難點,一直以來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制約,一是教師備案工作是否能投入充分的時間和精力,一次好的課堂內容的設計不亞于一次小規模的創新,如果將課堂中每個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融合和巧妙設計,必將花費幾倍于教學時間的工夫;二是教學進度能否跟上序時進度,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必然要圍繞教學大綱進行適當延伸,如何在寓教于樂和施教于綱之間做好巧妙的平衡,是對教師教學內容設計十分重要的考驗;三是教學深度是否能夠達到要求,重要知識點能否講深講透,尤其對于以考試為導向的部分學生而言,通過考試的實用性某種程度上比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更加重要。上述幾個方面也是長久以來教學內容難以出新出彩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平鋪直敘的教材雖然簡單,但能為課堂內容提供基本遵循,省去教師大量備課精力,讓學生目標更為明確,成為大多數教師進行課堂內容設計的主要選擇。然而,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應當克服困難,運用創新思路,想方設法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內容和教學形式,主動迎接時代風氣和教學潮流,以強有力的課堂內容管理推動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創造性發展。
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嘗試過以下幾種課堂內容的設置方式,取得了相對傳統教材而言較為突出的效果。一是結合時事熱點。在訊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平鋪直敘的教材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通過國內外時事熱點的結合,能很好地得到學生的關注,即使語言功底缺乏的學生也有意愿參與進來。二是援引勵志故事。高職學生的學習成績可能不如高等院校學生,但這些學生中不少人充滿了青春熱情和人生理想,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勵志的人物和榜樣,無論是社會草根精英,還是往屆成功學長,成功人物的故事尤其是學習英語的經歷,往往更能引起高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他們通過努力學習英語改變人生軌跡的熱情,因此在課堂上適當引入正面人物學習外語的勵志故事,或以外語形式表現出來,能達到非常突出的效果。三是做好情景設定。同樣的教學內容,使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表達,還是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展現,直接影響課程內容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過將同樣的教材內容,嵌入豐富的情景設定進行教學展現,在同等水平的班級中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效果,但同時對教師的備案準備時間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落實課堂績效管理,雙向激勵獎懲分明
如果說抓好課堂氛圍管理和內容管理是課堂管理的“加速器”,那么落實課堂過程中的績效管理則是確保教學成果得到落地的“緊箍咒”。長久以來,課堂績效管理是英語教學的難點,對于高職英語教學而言此項問題更為突出,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課堂績效管理政策,為課堂管理和教學效果保駕護航,是擺在每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相當重要的議題。由于高職英語教學的特殊性,過去落實課堂績效管理的問題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主要因為以下幾個方面因素:一是學生個性化差異較大。有的學生熱愛課堂表現,但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并不理想,有的學生課堂表現不夠踴躍,或當場消化吸收能力不強,但課后卻能花費較多時間復習,在最終考試中也能取得不錯成績;二是考核標準難以科學制定。由于課堂內容的充分設計,參與課堂教學環節的機會和頻率有所不同,對學生而言的興趣和難度也有較大差異,如何科學制定課堂績效考核標準,合理賦予各環節權重,均衡分配學生參與機會,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考驗;三是課堂績效總體權重有待提高。一般而言,高職院校課堂平時表現成績不超過總體成績的30%,如果要將課堂績效管理充分融入每一次教學課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必然單次權重效力將有所降低,進而造成對學生吸引力的下降,從而背離了課堂績效管理推動教學質量的初衷。如何實現單次分值與參與人數的有機平衡,是值得高職英語教育者共同分析和認真研討的。
結合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在課程伊始就明確本課程的績效評分規則,尤其注重對于課堂表現情況的考評,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嘗試落實課堂績效管理工作。一是獎勵積極。對于課堂回答和參與表現突出的學生,要大膽在平時分數中給予獎勵,并且細化到每一次的課堂參與中,以充分調動參與課堂積極性的良好氛圍。二是鼓勵試錯。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為了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嘗試鼓勵試錯的良好機制,即使回答問題不正確不完整,但是言之有理,或者是長期不參與課堂展示但第一次勇于嘗試的時候,都應當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日常考評的肯定。三是關照后進。對于不積極甚至抵觸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或者公然破壞課堂秩序的,應當課下單獨了解,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或實際困難,當面鼓勵他們做好日后在課堂上進行參與的準備。對于實在頑皮不明的也應當適時給予平時分數的扣減,同時指出進行加分的路徑,以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每一個學生逐步參與到課堂中去,在課堂管理中實現教學質量和學業成績的可持續穩健增長。
4 小結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課堂管理是推動高職英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而落實課堂氛圍管理、內容管理和績效管理是做好高職英語的三條有效路徑。筆者結合貼近高職英語教育一線的深入思考和多年實踐經驗,分析出高職英語課堂管理的難點,同時結合切身體會和實踐效果,從提高課堂效率,凝聚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的角度,采用多種手段對做好課堂氛圍管理、內容管理和績效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演繹,在日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積極的反響,為做好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淺薄的思路和有限的參考。然而,筆者也認識到,時代對于高職英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與國際開展無障礙語言交流合作的技術型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分散學生課堂學習精力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越來越多,慕課、微課等非現場線上教學方式越來越普遍,對于課堂管理的難度日益加大,提升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道路還很漫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也不止于此,更多有識之士常年奮戰在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一線,期望廣大的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在讀和畢業的高職學生乃至社會各界廣泛關心,共同參與,齊心協力,為我國培養高質量高職院校人才貢獻各自的力量。
【參考資料】
[1]胡忠光主編.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皮連生主編.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Bedrettin Yazan,Creative Dialogue:Talk for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1.
[5]Spencer Kagan,M.k,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Kagan Publishing,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