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祀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多領域快速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下廣大群眾物質生活水平質量在不斷提升,人們精神追求日益突出。在廣大群眾業余生活中,群眾舞蹈發展速度較快,受到社會群眾追捧與重視。群眾舞蹈的全面發展,能有效豐富人們日常生活,還能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在群眾舞蹈活動參與中對群眾個人體質進行鍛煉,實現個人全面發展。
關鍵詞:群眾舞蹈;群眾文化;作用
舞蹈屬于具有較強感染力以及表演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參與的舞者通過肢體語言應用來表達自身真實感受,實現與人交流的目的。在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中群眾舞蹈快速發展,是全面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化的群眾文化表現形式,有助于群眾表達情感和相互溝通,能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群眾舞蹈表現形式較為多樣,有助于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多樣化發展。
一、群眾舞蹈相關概念概述
群眾舞蹈有益于專業舞蹈,其是大多數群眾自我創作、自我表達的娛樂方式,其具有群眾性、自娛性、業余性。群眾舞蹈大多都是群眾自主發起,群眾參與其中,群眾舞蹈內容大多都是表達廣大群眾自我情感, 能真實反映群眾生活內容,屬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表現方式,其具有充足的觀賞性。群眾舞蹈活動開展等場地不受到限制,在公園、社區、操場等多個公共場所均能開展。
二、舞蹈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社會多領域發展中,舞蹈原有的表演形式也在逐步變化,其藝術性更為突出,更注重追求專業性。舞蹈根源就是產生于群眾生活,與群眾日常生活較為貼近,舞蹈長期發展的動力就是社會認可度以及群眾喜愛程度。在現代化社會生活休閑娛樂方式中群眾舞蹈是重要的舞蹈表現形式,深受群眾追捧,是目前社會發展中較為活躍的文化發展形式。舞蹈屬于人體動態文化,與傳統語言文字存有差異,其作為典型的文化表現方式,能有效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強化彼此距離聯系。其次,舞蹈全面普及,能滿足廣大群眾休閑娛樂要求,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舞蹈表演理念中積極倡導較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現代化壓力較大的生活中能強化自娛自樂的意識,緩解煩躁心理與緊張情緒[1]。
三、群眾舞蹈與群眾文化的關系
目前群眾文化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專用名詞,但是群眾文化并非是將文化與群眾片面結合在一起。群眾文化活動主要參與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方式有多種娛樂方式,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以及自身發展要求。通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能使得廣大群眾實現自我教育,還能獲取良好的審美感受,提高審美情趣,讓個人文化藝術素養與文化境界全面提升。群眾舞蹈是群眾文化重要組成內容,其也屬于一種類型的群眾文化,具備良好的群眾基礎。群眾舞蹈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在社會現代化建設步伐快速發展背景下,廣大群眾原有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以及精神面貌在不斷變化。
四、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
(一)豐富群眾日常生活
從群眾舞蹈開展現狀中能得出,群眾舞蹈有助于豐富群眾日常生活,強化社會交往以及陶冶群眾情操。近些年群眾舞蹈快速發展,得到廣大群眾追捧。舞蹈是通過肢體語言對內心情感進行表達的藝術,其具有較強的直觀性。群眾舞蹈沒有專業化、固定的舞蹈套路,也沒有固定的舞蹈動作。群眾參與其中能根據自身情感以及心理狀態跟隨音樂自由發揮,充分展示自我。群眾舞蹈自身具有隨意性特征,舞蹈場合、參與人員、開展時間均具有隨意性特點。在寬闊的公共場所、任意時間均能開展群眾舞蹈。群眾舞蹈場面火爆,氣氛較好,在此類環境中容易受到較大感染,能更輕松愉快的放飛自我。為群眾日常生活補充更多樂趣,也是群眾積極追捧群眾舞蹈的重要因素[2]。
(二)實現強身健體鍛煉目標
當前社會生活處于快節奏狀態,多數基層群眾為了生計奔波勞碌,工作內容繁重,工作時間緊湊。很少能參與到各項運動中,身體狀態較差。群眾舞蹈中具有突出的自娛性特征,群眾在空余時間參與其中能獲取良好的精神享受,還能實現個體強身健體。人們在參與舞蹈中,要注重對自己肢體充分調動,促使個人身體協調能力提升,對自身平衡能力進行鍛煉。舞蹈還屬于良好的有氧運動,在參與中有助于身體功能系統消化,消除疲憊感,促使機體新陳代謝加速。長期堅持參與到舞蹈鍛煉中,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提高機體活動能力。
(三)加速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舞蹈是一項藝術活動,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參與中有助于提高個人審美能力,提升自我審美素養。舞蹈學習屬于長期發展過程,要具備較強的耐力以及毅力作為基本動力,群眾在舞蹈訓練參與中要始終保持較為平和的心態,通過積極學習來克服多項困難提高舞蹈學習成效。在舞蹈學習中,有助于鍛煉個人吃苦耐勞以及堅毅的品質,實現自我精神境界的有效升華。群眾舞蹈創作以及展示中均是通過集體方式出現,群眾在參與舞蹈中能實現有效溝通交流,還能全面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價值,強化團隊互助意識。
(四)實現舞蹈文化廣泛傳播
群眾舞蹈全面發展逐步轉變了舞蹈傳統化發展形勢,開始從專業人士掌握逐步走向社會基層大眾,全面拓寬了舞蹈活動覆蓋范圍,也有效優化了傳統舞蹈的局限性,逐步變得雅俗共賞。群眾舞蹈開始使得先前與群眾日常生活相隔較遠的藝術形式開始進入到社會大眾生活中,促使廣大群眾能接受舞蹈文化熏陶。群眾舞蹈與群眾之間存有相互影響關系,使得群眾舞蹈開始走向平民化發展,為廣大群眾創造更多福利的同時也有效擴大了群眾參與舞蹈的范圍,有助于我國舞蹈文化全面普及、發展。
(五)群眾舞蹈有助于提高群眾文化創新性與文化自信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文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其發展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在多數偏遠區域,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相對落后,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建設具有較大負面影響?;鶎尤罕娢幕侨鎸崿F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創新的重要部分,強化其建設至關重要。強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助于加強文化自信,對提高基層廣大群眾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自改革開放之后,社會風氣開始日益崛起,在此類現狀中,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待完善。和社會多領域發展未能全面融合,導致社會群眾文化價值觀念產生較大影響,諸多不良文化理念產生導致群眾素質降低。在此時代發展背景中,要注重強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開展文化建設工作,幫助群眾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潛移默化提高群眾文化創新力、文化自信。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通過豐富群眾舞蹈內容,在基層群眾文化中吸取更多文化精髓,能在潛意識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創新發展,消除各類不良要素影響。
五、發揮群眾舞蹈積極作用的保障措施
參與群眾舞蹈的群體年齡差不同,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也會存有較大差異,所以當前參與群體要相互包容,共同發揚傳承舞蹈文化。相關管理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群眾能保持正確態度參與到群眾舞蹈中,實現群眾舞蹈發展。對群眾舞蹈活動開展中的擾民文化進行控制,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要做好多方面監管,對舞蹈開展時間以及開展場地等合理安排,防止對廣大群眾正常生活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相關部門在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中,要慎重選取創作素材,能滿足社會正能量、積極向上發展目標。將群眾生活激情在舞蹈作品中集中展示,反映廣大群眾真情實感。舞蹈結構設定簡潔明了,能突出舞蹈內在精神。在創作中要積極征求廣大群眾意見,保留傳統元素基礎上融入更多現代化的音樂元素,促使創作活動能滿足當地發展特色。這樣能保障舞蹈作品統一性與完整性更為突出,還要具備傳統以及現代化的藝術美感,能集中體現當地人文面貌,使得傳統舞蹈在創新基礎上能有效延續、傳承。
六、結語
群眾舞蹈對傳承群眾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群眾舞蹈還能對個人意志以及整體素質進行鍛煉,是強化國民素質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相關政府部門要提高重視度,采取多項激勵措施指導群眾舞蹈活動開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實現社會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川.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意義分析[J].戲劇之家,2019(12):244.
[2]劉巖.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意義分析[J].流行色,2019(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