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鈺清
摘要:音樂學科是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大板塊,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音樂學科屬于美育的范疇,其中音樂欣賞就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功能,但是在學前教育音樂體系上,音樂欣賞教學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開展。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欣賞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院校中,音樂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所占的比重是較大的,音樂課主要承擔著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以及培養學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在音樂課程的設置中,聲樂、鋼琴、即興伴奏、視唱、樂理等課程主要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而音樂欣賞課主要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欣賞課的現狀
(一)對音樂欣賞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對汕頭市三所中職院校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每一所學校的音樂老師都反復強調了知識的“實用性”和“實操性”,都專注于理論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上,卻忽略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綜合的音樂素養。在我們回收的532份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問卷調查中,只有102位學生在學校開設的音樂類別中選擇了音樂欣賞課,表明了在這三所中職院校里,最多只有一所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了音樂欣賞課。中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對于知識技能教學的重視程度往往高于對學生素質的教學。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體驗和感受美,由于跟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關系不大,因而忽略了音樂欣賞課以及它的重要性。
(二)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單一
音樂欣賞課開設效果不太理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很多老師沒有意識到開設音樂欣賞課的意義以及這門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大部分老師依舊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老師會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或者播放教材上的音樂作品,再進行簡單的作品介紹。教學的模式單一,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少,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使學生大大的失去了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也難以在課堂上獲得審美的感受與體驗,最終也沒有達到音樂欣賞課的教育目的。
(三)學生的音樂基礎差
中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沒有進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近些年來普高不斷地進行了擴招,中職院校為了保證學校的生源進而對學生的入學要求大大地降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前也沒有進行過音樂方面的水平能力測試,學生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都是沒有音樂基礎的,這不僅對音樂欣賞課,對其他的音樂學科的教學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學前教育開設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
(一)音樂欣賞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拓寬視野
音樂欣賞,就是人們對音樂形象感受、理解、批判的過程,實際上,音樂欣賞就是人們對于音樂作品進行審美和再創造,從中獲得音樂審美愉悅的一個過程。音樂欣賞具有比較強的審美育人功能,特別是它能有效地培養欣賞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想象力等多種良好個性品質。在音樂欣賞課上,可以通過音樂作品認識了解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音樂特點,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學科的特性使得音樂欣賞課更加重要
學前教育專業就是培養幼兒教師。幼兒音樂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3-6歲的兒童進行審美教育。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音樂老師,不僅要有較好的音樂專業技能基礎,也要去適應幼兒在音樂教育的需求。幼兒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作為幼兒音樂老師,在給幼兒進行美的熏陶的同時也要求自身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能判斷出哪些音樂是優美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精神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升華。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重視對音樂欣賞課的開設與開展對幼兒音樂教育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三、學前教育音樂欣賞課有效性開展
(一)學校與老師要重視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課的開展
音樂欣賞課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學校與老師都沒有意識到音樂欣賞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要落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教育,中職院校以及音樂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讓音樂欣賞課在實施與開展中得到充分重視,要發揮音樂欣賞課在審美教育與全面音樂素養培養上的作用。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對于學生來說,如果長期處于理論的學習與專業技能的訓練中,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應有效地開展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是對音樂專業技能的一個沿伸與拓展,有助于構建一個全面的知識系統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優化與創新音樂欣賞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發揮的音樂欣賞的審美教育作用,中職院校的音樂老師們應該在教學上優化與創新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式。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老師應該改變過去“老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發揮正確的教師引導作用。在音樂欣賞課上,將音樂學科的其他知識融入課堂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以及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興趣。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特別是運用先進的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更加直觀的方法使音樂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并更有效進行音樂的欣賞。由于音樂欣賞課的特殊性,如果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一味地“聽”是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必須盡可能多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會音樂。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況,創設體驗與實踐環節,讓學生在體驗實踐的過程感受音樂的美,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感受音樂、欣賞音樂。
(三)選擇適合學前教育的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與音樂專業不同,學生的基礎也大不相同,所以在音樂欣賞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該與音樂專業的音樂欣賞課有所區別。音樂專業的學生基礎都比較好,音樂欣賞課在課時的安排上也足夠,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音樂基礎差以及音樂欣賞課時少,所以在教學內容上,相對于音樂專業的“專”,學前教育專業更應該是“廣”。由于沒有足夠的課時,又想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能更全面地了解音樂的類型,那教學內容最好是以音樂專題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器樂專題、聲樂專題等),而不是以某個音樂家或以某個音樂體裁等方式呈現。在現在的音樂欣賞教材中我們可以發現,中西方音樂地比列嚴重失衡。蘇聯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這樣說過:“音樂教育中的教材,必須從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以及現代音樂等三個方面上進行選擇,但首先必須立足于本國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我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我們一定要將自己傳統音樂文化發揚光大下去,所以對傳統音樂的欣賞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朱冬梅.幼師高專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教學現狀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04):125-127.
[2]徐生波.淺談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課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6):99.
[3]許偉峰.淺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5(4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