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21世紀之后,社會發展的速度腳步逐漸加快,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深入,讓我國的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人們在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之后,也開始追求精神需求。戲劇文化一直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之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近年來戲劇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類似于戲劇這種歷史悠久的文化一般有獨特的傳承方式,但是這種代代相傳的傳承方式在當下的社會中發展較為困難,因此,在當下的環境中,高職院校的戲劇教育肩負著為社會輸送戲劇人才的重任。
關鍵詞:高職院校;戲劇教育;實踐探索
一、引言
高職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與普通的高等教育又有所不同,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高職教育主要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人才教育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來進行具體的教學計劃,戲劇教育被引入到高職院校,也是因為高職院校更注重對技術和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為社會,輸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戲劇人才。
二、高職院校普及戲劇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
戲劇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全人類的瑰寶,傳承和發揚戲劇文化是國人的義務與責任,在高職院校當中開設戲劇教育,不僅能夠彌補目前社會上戲劇人才不足的現狀,也能夠通過戲劇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同時戲劇也是一門技藝,學習戲劇,能夠增加一門技能,為將來的就業多提供一條出路。人們的精神需求逐漸提高之后,戲劇人才的社會需求量逐年增高,普及戲劇教育也能彌補社會在戲劇方面的空白。職業院校能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戲曲人才,不僅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前景,而且對戲劇的傳承和發展也更好[1]。戲劇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文化,流傳千年經久不衰,自有其本身的魅力與意義,高職院校的戲劇教育,不能僅限于讓學生認識到皮毛,要讓學生深入地去了解、去感受戲劇的魅力,在開展戲劇教育的時候,教師不能拘泥于中國的戲劇,要將目標放長遠將,中西結合,將西方的優秀戲劇文化也引入到教學當中,比如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萬尼亞舅舅》,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將這些優秀的戲劇文化融合到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們感受中西方戲劇的不同之處,才能更好地讓他們感受到戲劇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團隊凝聚力
高職院校開設的戲劇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加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能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班級凝聚力。戲劇表演課程作為戲劇教育的一部分,高職院校在開設戲劇教育時,戲劇表演課程自然也在教學計劃當中。戲劇表演課程能夠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戲劇表演課程是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的一門課程,在給學生上戲劇表演課程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問學生們是否喜歡自己的專業,在學習當中獲得了怎樣的專業技能?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入手,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程,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成長環境和自身的內在因素造成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2]。有的同學因為家庭的幸福而自信陽光,有的同學因為家庭貧困而自卑怯弱,有的落落大方,有的陰暗膽怯。然而社會環境注定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不能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性格,在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得不為自己帶上一張虛假的面具。戲劇表演課程是一個“釋放自我”的好機會。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集體游戲,如“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讓學生領悟“當眾的孤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這門課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盡情演繹,將現實生活中不能表現的情緒通過舞臺釋放出來,直面自身的黑暗面,通過戲劇教育潛移默化的完善學生的性格缺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三、結束語
戲劇教育的開展既能讓高職專科的學生多掌握一門技能,也能通過這門學科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信心,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戲劇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觀念,讓學生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對自身的身份和態度做出及時的調整,當學生進入社會之后,也能更快更好的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滿足工作的需求。當然,戲劇教育在高職專科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李升.“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創新研究[J].文化月刊, 2018(7):120-121.
[2]肖灑.淺析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設計實踐[J].戲劇之家,2019(16):143-144.
作者簡介:鄒宏楊(1997.3-),女,漢族,安徽合肥,大專,研究方向為教育方向,中澳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