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華
【摘 要】在新課改之后,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課程必須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營造出一種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本文簡要分析了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歷史課程,因為受到了時效性的限制,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不高,而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則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完成情景的設計,為學生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激發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熱情。
一、創建情景,充實課堂
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等,創建恰當的歷史情境。這種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實景,教師可以通過真實的事物或讓實物重現的方式,例如掛圖、模型、實地考察等,運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計算機課間等,將情景重新展示出來。另一種方式是虛擬情景的演示,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戲劇表演,通過形象模擬等方式創設情境。在這種演示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運用恰當的、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課堂教學需要的情景,并充分挖掘歷史課程的學科優勢,展示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再現、利用科技設備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精準的歷史情景,確保能夠完整地反映出歷史的全貌,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領悟教材內容,確定特定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學習《鞏固人民政權的斗爭》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課堂情景,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并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之初,教師可以先播放國歌,在雄渾的音樂聲中,在投影屏幕上同時播放幻燈片展示圖片,如人民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迎著炮火前進,橫掃入侵部隊。教師可以在播放圖片的同時,對圖片上的場景進行描述和講解,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使課堂更有感染力。教師如果還能恰當加以解說,則能迅速將學生帶入這一場景,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觀察想象,激發情感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將學到的知識與觀察到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概括歷史事件的全貌,更好地體會歷史人物的喜怒哀樂。在反復多次的想象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作為一個歷史事件的“參與者”“目擊者”,與當時的社會人物一起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情景來吸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由遠及近、由表及里、從歷史轉變為現實的方式進行思考,對教材中的真假善惡進行全面分析,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其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進一步完成探索。例如,在教學《輝煌燦爛的先秦文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百家爭鳴的內容展開想象,打破時空的界限,讓學生“穿越”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幾位同學搜集相關資料,選擇6位同學分別代表六個“家”的傳人,向當時的帝王宣傳自己的學說。每一位同學要全面地向觀眾解讀自己的學派,讓臺下的其他同學扮演帝王的角色,選擇符合自己意愿的流派。通過這樣的情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課堂,并且,這樣的活動課程,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知識點,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復現情景,鞏固認知
所謂的情景轉化,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情景教學法中的體驗轉變到智能的發展上,而這種轉化的方式,就是要加強應用。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智能發展有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掌握,要能夠理解基本的歷史知識;第二,要做到活用,能夠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其他情境中;第三,要創造,這便需要教師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圓滿地完成知識和情感的轉化。例如,在學習《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時,需要學生對資本主義及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有一定的了解,但這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借助小說中的情景,在課堂上通過另一種描述方式,為學生構建相應情景。讓學生明確地了解到機戶和機工兩者的關系、生產的背景,讓他們對地主、農民與機戶和機工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則能從原本的形象思維進一步發展到邏輯思維。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資源馬上就變得豐富了,這對學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也能使學生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中進一步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這對于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明顯的突破。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情景教學法充實學生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楊東源.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才智,2019(02)
[2]劉子博.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8(14)
[3]魏慧.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