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嵐 水靜 楊海軍

摘 要:校企合作知識轉移是企業和高校通過知識的傳遞共享實現創新創造的過程。首先介紹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然后統計甘肅省專利申請量、轉移量、轉移率等指標并結合知識轉移三階段,進行比較分析,說明甘肅省校企合作專利技術轉移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校企合作;知識轉移;專利技術轉移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58
1 引言
知識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并且2012年政府明確提出要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因此校企合作知識轉移極其重要。
1.1 校企合作知識轉移研究
國外學者Arvanitis等人認為有利于高校和企業實現目標的互動活動都是校企合作知識轉移。對校企合作知識轉移的研究多集中于影響因素和過程機制。前者主要研究企業吸收能力、高校轉移能力等因素對校企合作知識轉移的影響。后者主要提出知識轉移過程模型。左美云、譚大鵬等人則結合國內校企合作特點對模型做出了改進和細化。
1.2 專利技術轉移研究
專利是高校和企業研發新技術的關鍵,因此專利技術轉移是研究校企合作知識轉移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反映知識轉移情況。專利技術轉移主要有三種形式:專利轉讓、專利許可、專利質押。
本文將譚大鵬的知識轉移過程重新分為三個階段:知識獲取、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專利申請量、專利技術轉移率、專利收益分別反映知識獲取水平、傳遞效率、內化效果。
2 甘肅省校企合作專利技術轉移現狀分析
本文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和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本文只對2007-2016年十年間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分析。
2.1 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總體變化趨勢
甘肅省專利申請總量為94261件,專利技術轉移總量為4153件,均呈遞增趨勢,且均于2012年達最大增幅,專利技術轉移率為4.41%。但2012年之后,專利技術轉移率有所下降,且再無明顯提高。專利轉讓是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的主要形式,總量多增速快。專利質押起步較晚,但自2015年起發展迅速。專利許可量在2011年之后持續減少。
2012年是甘肅省專利事業發展的關鍵點并非偶然,同年8月,《甘肅省專利條例》開始施行,極大促進了專利申請和技術轉移的發展。另外,該條例對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的長期促進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2.2 甘肅省專利申請人及專利技術轉移申請人排名
甘肅省高校的專利申請總量和專利技術轉移總量分別為20209件和384件,企業有37354件和1957件,二者的專利技術轉移率分別為5.24%何1.90%。甘肅省專利申請人及專利技術轉移申請人排名如圖1、圖2所示。
從圖1、2中看到,甘肅省有4所高校兩個排行中均位列前十,轉移率分別為3.14%、1.99%、2.81%、2.83%,一方面表明甘肅省高校的知識傳遞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某985大學雖然專利申請量具有較大優勢,但專利技術轉移率低于某理工大學。
2.3 甘肅省企業和高校專利技術接受方排名
選擇圖2中前兩名的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某理工大學,分別統計專利受讓人和被許可人接受的轉移專利數量(因質押專利數量極少,故不再分析)。
圖3、4中的企業均為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即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技術轉移絕大多數發生在集團內部,幾乎沒有對其他企業和高校進行轉移。
由圖5、6發現,該理工大學的專利轉讓有一小部分發生在高校內部,而專利被許可方都是其他外部企業。
以上分析反映出,甘肅省校企合作中的專利技術轉移幾乎都是以高校為起點,企業為終點,但總體轉移水平不高。
2.4 甘肅省與其他省份專利技術轉移現狀對比分析
選擇2016年度與甘肅省GDP最相近的新疆省和海南省以及高校平均研發經費投入經費最相近的福建省和云南省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在GDP相似情況下,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率最低,但專利技術轉移收益相對較高。在高校平均研發經費相近情況下,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率與云南省相近,與福建相差較多,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綜上,甘肅省知識獲取水平較低,知識傳遞效率較低,知識內化效果相對較好。
3 甘肅省校企合作專利技術轉移存在問題及相應解決措施
3.1 提高專利技術轉移效率
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水平較低且發展緩慢。原因有兩點:一是專利技術不滿足市場需求,難以轉移。二是企業和高校進行專利轉移的積極性不高。甘肅省首先應大力宣傳,強調專利技術轉移的重要性,并通過政策法規促進專利價值的發揮,加大資金投入,全力保障專利權人的利益,調動各組織的專利技術轉移積極性。
3.2 改善專利技術轉移的申請人結構
甘肅省校企合作專利技術轉移大多是從高校到企業,但較低的高校專利技術轉移率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延緩了甘肅省專利技術轉移的發展。一方面各方都應加重專利技術認可度,合理化激勵措施。企業和高校可建立完善的專利申請及轉移的評價體系,以評估專利技術的實際價值,政府則可通過制度實施激發專利轉移活力。另一方面,應積極尋找以企業為起點的轉移新途徑,通過企業專利轉移率的提高帶動整體專利技術轉移的快速發展。
3.3 尋找最適合的專利技術轉移模式
專利轉讓是甘肅省內最主要的專利技術轉移方式,而專利質押和專利許可發展緩慢,甚至出現衰退趨勢。為使專利技術轉移模式更為多樣化并具有靈活性,甘肅省應積極發展專利質押和專利許可,提出更為合理的專利技術轉移方案。
參考文獻
[1]Park B.I.Knowledge transfer capacit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y acquisition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1,20(1):75-87.
[2]Arvanitis S,Kubli U,Woerter M.University-indust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Switzerland:W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hink about cooperation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J].Research Policy,2008,37(10):1865-1883.
[3]Tsai W.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5):996-1004.
[4]潘杰義,李燕,詹美求.企業——大學知識聯盟中知識轉移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206-210.
[5]Mu J,Tang F,Mac Lachlan D L.Absorptive and disseminative capacity: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 network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1):31-38.
[6]Nonaka I,Toyama R,Konno N.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1):5-34.
[7]Szulanski G.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tickines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0,82(1):9-27.
[8]Gilbert M,Cordey-Hayes M.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Technovation,1996,16(6):301-312.
[9]左美云,趙大麗,劉雅麗.知識轉移機制的規范分析:過程、方式和治理[J].信息系統學報,2010,(2): 22-36.
[10]譚大鵬,霍國慶.知識轉移一般過程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06,(03):1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