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學生心理健康調適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喚起民族精神,培養高尚情操,指導生活實踐,才能讓中學生從根本上獲得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化調適;心理健康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培養中學生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體會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重塑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同,成為一個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中學生。
一、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中學生心理健康調試的價值
(一)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提供精神保障。人類的心理健康需要精神保障,從歷史的長河中看,我們是由過去而來,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可為我們提供和保持一種生命和精神的延續感,這種延續感主要以“民族精神”的形式蘊藏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是人類普遍性的精神能量源泉。榮格分析心理學中有關集體無意識的闡述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民族精神”與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在榮格看來,集體無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它以一種不明確的記憶形式積淀在人的大腦組織結構之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被喚醒、激活,作為一種內在的影響源連結著我們的心靈和意識 。而“民族精神”作為意識通向集體無意識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個體內心“民族精神”的缺失可能阻斷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的連結,其表現形式就是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普遍的精神匱乏。相反,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可,借由傳統文化對“民族精神”的傳遞能讓我們保持一種深深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
(二)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學生心理健康奠定道德基礎條件。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諸多提升中學生道德品質的內容,他們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高尚情操,可以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特別是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的重要時期,而道德教育的欠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中學生道德水平的下降,他們無法判斷對錯,莫衷一是,嚴重的造成心理問題或疾病。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情緒情感的控制還尚未成熟,由此而導致的心理沖突也就更加激烈;通過培育中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文化認同、降低心理沖突,還能進一步提升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路徑
中國傳統文化既包含了“崇尚和諧、自強不息、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積極因素,同時也存在如“樂天安命、因循守舊”等不利因素,作為凝練中華民族重要生活樣式的傳統文化,其在傳承過程中要想更好地發揮其對中學生生活實踐中的指導功能,不僅要利用好積極因素,同時也必須克服不利因素,要堅持傳統性與現代性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挖掘、提煉、闡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經過改造和發展后,融入時代特色,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發揮其應有的對于當代中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和調節作用,培養和鍛造出主動性、競爭性和創造性的現代文化精神。
(一)喚起民族精神,提升精神內涵。心理健康調試對處于特定文化中的人們通過對文化符號及其內涵的學習、理解,進而使用文化符號進行互動和信息交流。“民族精神”作為意識通向集體無意識的橋梁,利用文化調適的喚起功能,借助于傳統文化教育等手段,有助于中學生“民族精神”的喚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巨大的“民族精神”的寶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利用傳統文化提升他們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形式。 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發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資源,注重科學融入,分清主次,合理運用并積極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健康理念。
(二)培養高尚情操,完善大學生人格。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完善。然而,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形成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將“道德品質”不斷內化為個體的心性修養,并將這種修養外化于個體行為,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以儒家和道家等多元文化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里具備豐富深刻的心性修養的思想資源,教育中學生從“慎獨”“自省”“寡欲”的方式不斷提升自我道德修養,中學生不僅要大學生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自我控制, 用“戒、畏、思”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進行自我反思, 堅持做到思齊自省,才能達到人格的完善。
(三)重塑文化認同,提升自我統一。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淡漠和疏離不僅關系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關系到中學生能夠從傳統文化中獲得歸屬感,確立和完善自我同一性,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接納和認可,能使因文化沖突引發的各種心理危機到有機統一的狀態,是推動、促進個體心理健康乃至某一社會群體心靈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 學校因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為主題,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以“豐富多元的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吸引大學生加入傳統文化的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