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添 李茹



【摘要】教師科研能力被認為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對160名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發現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處于較低水平或停滯狀態,影響因素包括:教師因素(科研態度、科研自評、科研能力)、環境因素(學校對科研的支持)。其中,科研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基于調查結果,筆者提出相應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方法與建議,以期對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民族地區;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科研能力
【作者簡介】陳添添,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民族教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李茹,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外語教學,外語教師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7年度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項目《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專業碩士研究能力提升行動研究》(項目編號: 17yjsjs01)研究部分成果。
一、引言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之一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要“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建設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很大程度地受到科研能力的制約。科研能力通常指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實踐結合理論知識對所遇到的教學難題進行反思與總結的能力。通常教師的科研能力會受外部與內部因素影響。外部因素包括科研環境、科研支持等;內部因素包括科研知識、科研態度等。
有研究表明,教學質量與教師的科研能力緊密相連、相互促進。隨著時代發展教師的角色也在轉變,教學應與科研齊頭并進。鑒于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質量的薄弱現狀,筆者從了解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的角度出發,分析影響教師科研的內外因素,以期對少數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現實參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問題:
(1)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構成現狀如何?
(2)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如何?
(3)影響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科研的因素有哪些?
2.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本研究選取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區某市縣等5所少數民族及非少數民族學校。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53份,有效問卷149份,有效回收率約為93.15%。并對這些學校的部分老師進行了訪談。調研訪談共15人次,符合科學研究的規定,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分析此次調查共訪談人9次,其中訪談對象為校領導的有3人,訪談對象為骨干教師的有5人,訪談對象為普通教師的有7人。共發放問卷份160份,實收有效問卷149份。本問卷設計中,總共設計29個問題,在問題的設置上圍繞教師科研行為、教師科研能力自評、教師科研得到支持、教師科研態度四個維度,在每個問題的設置上以里克特5級量表,每題設有 “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5分)5個選項,收錄的數據通過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本問卷的信度結果顯示,Cronbachs α值為0.842,說明量表的信度達到可以接收的水平。F值遠大于1,說明各組均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教師的人口變量分析。民族英語教師的構成具體信息,通過描述性統計呈現。如表1所示,顯示了樣本總量在性別、年齡、民族、教學年限、專業等情況方面均比較合理,教師的構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現狀上看,少數民族教師居多,男性英語教師所占比例較低,其中部分英語教師存在非專業現狀,說明在師資結構中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仍缺乏英語教師,從年齡層次上看,年輕英語教師成了教育隊伍里的主力軍。 在教師的學歷結構上,本科學歷的教師所占比重較大,專科學歷的教師仍有不少,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也開始出現,說明在教師的學歷與自我提升的需求上仍存在巨大空缺。
2.教師的科研狀況。表2顯示,漢族教師與少數民族教師在科研行為、科研能力自評、科研態度方面,漢族教師要強于少數民族教師。但是在科研得到學校支持方面少數民族教師比漢族教師更多,這一現象符合了少數民族政策的傾向性。從男女教師科研現狀上看,只有在科研能力自評上男教師高于女教師,體現了男教師在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上較為客觀、理性。但是在科研態度上女教師遠高于男教師,男女教師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預期,女教師會付出更多的努力、熱情的工作(陳琳,2014)。從教齡上看,由于工作經驗不斷積累的原因,老年教師有更高的科研行為,在科研能力自評上也更強,得到學校的支持也更多。同時科研態度上老教師遠高于中青年教師,該現象符合了老教師對自我理想實現上,評職晉級追求上的現實需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年教師的科研態度不及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的強,該現象與教師職業發展的停滯期現象相吻合。
3.影響教師科研的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科研,影響教師科研的因素分為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從表三可知,在科研行為、科研能力自評、科研支持、科研態度上P值均小于0.05,且r值分別為r=.808; r=.75; r=.785; r=.742。也就是說它們對教師的科研水平影響上成正相關關系。外部因素科研行為與科研支持的r值均大于內部因素中的科研行為與科研態度,由此推斷教師的專業發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同樣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
四、建議
1.加快提高英語教師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探索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然而教師的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便是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要有自主發展的意識,向研究者的角色轉變與定位要有良好的自主積累習慣,將已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更好地兼容,完成新知識的積累過程。中學英語教育科研科學定位王鐵軍指出:“中小學教育科研以應用研究為主、以微觀研究為主,更多的是一種教學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是一種校本研究。” 這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科學定位的普遍原則,同樣適合中小學英語教育科研。中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日常的教學活動為教師開展科研提供現實的科研資源,科研行為能為良好的教學活動提供指導與反饋。
2.幫助英語教師提高科研意識的培養和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受到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因素來至幾個方面,包括:社會因素、教師自身因素、評價激勵因素。在社會因素方面上,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師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存在嚴重不足之處,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所處環境缺乏科研氛圍,多數教師僅把精力投入在教學工作上,對于科研知識知之甚少,科研意識薄弱。走訪發現,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的心理現象,導致了年輕教師想學習無人教,年長教師不想再去探索新知識的狀態。這就導致英語教師在自我提升的積極性方面極度薄弱,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科研能力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3.正確評價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教師的專業發展常常會受到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內部因素來源于教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學經驗的積累等進行自我反思與內化;外部因素來源于教師展業發展過程中得到的支持與正確的評價。由此,教師是否能得到正確合理的評價對他們自身專業發展影響重大。教師得到的評價不應該只以教學成績論成敗的,科研行為也應該得到認可。科研與教學都應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評價激勵因素方面,評價的滯后性與目的性極大地打擊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從受訪教師口中得知,搞科研僅為了評職稱與工資晉級,他們所參與的課題與論文發表極其具有目的性,要評什么樣的職稱就去準備什么樣的科研活動,在科研內容上滯后、陳舊,科研質量更是無從談起。科研不只是紙上談兵,通常科研行為來源于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學效果反饋科研成效。新時代下的英語教師將勇于面對職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科研與教學等議題。教師由工匠型人才走向復合型人才將成為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OL].(2010-07-29),2011,06,28.
[2]李茹.民族地區高校外語教師學習及支持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薔,田貴森,錢小芳,袁邦株.外語師范教師:現狀與建議———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4]吳宗杰,黃愛風.外語課程與教師發展:RICH教育視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王文峰,吳一安.優秀外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27.
[6]王守恒,姚運標編著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7]王文良主編新課程教師教育科研和創新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鄭金洲著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