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 要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其能否誠信就業既關系著自身的職業發展與人生幸福,也關系著全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風氣養成。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簡歷造假、隱藏真實想法、隨意毀約等失信行為,究其原因乃是受到學校誠信教育缺失、學生誠信意識缺乏、學生自身能力不足、社會信用監管制度缺失、用人單位招聘門檻高、用人單位承諾未兌現、家庭教育不當等因素的影響。為此,個人、學校和社會應從以上方面入手,共同為大學生就業誠信作出努力。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誠信 缺失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8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motherland. Whether they can get employment honestly or no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life happiness, but also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general mood of the whole socie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dishonest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such as falsifying resumes, concealing real ideas and breaking contracts at will. The reasons are the lack of honesty education in schools, the lack of honesty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the lack of students' ability, the lack of social credit supervision system, the high threshold of recruitment of employers, and the failure of employers' promises, influences of current and inappropriate family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refore, individuals, schools and society should start from the above aspects and make joint efforts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grit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redit; lack; promotion
1 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行為表現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種種行為表現,筆者通過非結構化訪談與問卷調查,對江西省4所本科、高職院校的2018屆、2019屆畢業生展開實證研究。共計訪談高校大學生30人,高校就業工作人員10人,回收高校大學生有效調查問卷1458份。結合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梳理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誠信缺失主要有以下表現:
1.1 簡歷造假,刻意拔高自己
簡歷造假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學生不符合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為能順利進入候選名單,而編造虛假信息,刻意拔高自己。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考試成績造假;(2)資格證書造假;(3)獲獎證書造假;(4)在校期間的任職與表現造假;(5)隱瞞個人受處罰的信息。
1.2 隱藏真實想法,刻意營造積極印象
隱藏真實想法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個人的真實想法可能與用人單位要求不符合,容易影響面試結果,故而刻意調整自己的表述,以在用人單位面前留下積極、肯干、能吃苦的好印象。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刻意隱瞞個人信息,如家庭出生、婚戀狀況等;(2)刻意隱瞞個人職業規劃;(3)刻意隱瞞個人學歷提升規劃;(4)刻意隱瞞個人婚姻、生育規劃等。
1.3 隨意毀壞勞動合同,缺少契約精神
不遵守勞動合同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騎驢找馬的心態,即使在簽訂勞動合同后,仍然向多家用人單位投遞簡歷,一旦找到更好的單位,則輕易撕毀原先簽訂的勞動合同。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先與某用人單位簽約,一旦有好的單位馬上跳槽;(2)先與多家用人單位簽約,最后再與不想去的用人單位毀約;(3)與現用人單位毀約或離職前,不及時通知現用人單位;(4)合同期內需離職深造學習,事前不與現用人單位進行溝通。
1.4 隱瞞招聘信息和簽約情況,同學間缺乏坦承
隱瞞招聘信息和簽約情況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學生擔心競爭過大,故而對自己掌握的用人單位招聘信息進行刻意隱瞞,以使自己能更為順利地通過考核;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學生仍存有遇到更好的用人單位就毀約的想法,怕同學知道后會影響之后的應聘,故而刻意隱瞞。
2 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
(1)學校誠信教育缺失,學生缺乏誠信意識。當前,高校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往往更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技能等的傳授與指導,從而忽略了就業誠信教育。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誠信教育主要采用講授的方式,受到內容形式單一的影響,學生常常不能認真聽講,更不會主動思考,深入品味誠信的意義和價值,導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模糊,當眼下出現利益誘惑,即使是短期的、一般的利益誘惑,也有可能讓大學生做出失信行為。
(2)健全的信用制度缺失,用人單位考察難。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既缺乏標準化的、可操作的硬性信用評價指標,也缺乏常規的信用評價監督與管理,更沒有相應的懲戒機制,造成了當下就業誠信管理的真空狀態。即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失信行為,也幾乎對個人發展不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幫助更好就業,這也誘發了大學生,尤其是自制力較差的那部分學生失信行為。同時,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約束,用人單位往往很難全面考察大學生簡歷的真實性。
(3)學生專業水平不高,就業競爭力不強。當下,我國仍存在大學“進口緊、出口松”的現象,許多大學生往往在大學出現了學習松散現象,在荒廢了幾年的學業后,在面臨就業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水平不高,在就業中幾乎沒有競爭優勢。為了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便偽造各項個人信息,刻意美化、拔高自己。
(4)用人單位招聘門檻高,部分承諾未兌現。由于高等教育擴招,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新的就業形勢,用人單位在就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部分用人單位開始不切實際地提高招聘條件。這種水漲船高的招聘門檻,也引發了大學生的造假行為。同時,個別用人單位自身也出現誠信問題,表現為未完全遵守與大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口頭約定,個別甚至出入較大,這也導致了畢業生毀約的現象。
(5)受社會大環境與身邊作假學生的不良影響。當前,我國社會的經濟已經開始極速轉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但與之相匹配的道德體系尚未完全形成,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大學生的思想仍處于易變期,很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中誠信缺失的影響。同時,身邊同學通過作假而獲利的現象,更容易引發大學生對該行為的效仿。他們一方面覺得這個方法切實可行,另一方面不跟風造假有些吃虧。
(6)學校和家長對學生作假行為的寬容甚至縱容。就業工作一向以來都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業率亦是專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性指標。這種對就業率的一味追求,容易導致高校對于部分學生的作假行為采取寬容態度,助長了就業失信行為的出現。同時,不少家長不但對自己孩子的就業失信行為聽之任之,部分家長甚至會手把手地教孩子一些投機取巧的手段。
3 大學生就業誠信的提升策略
(1)高校應扎實開展誠信教育,豐富教育內容與形式。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始終堅守住誠信底線,必須得益于其在長期的教育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誠信理念和作假可恥的信念。為了提升教育效果,應采取豐富多樣的內容與形式,在傳統的講授之外,也可以舉辦與誠信有關的系列教育活動,如在校內開展誠信教育宣傳月、誠信主題演講賽、誠信主題班會等;在校外帶領學生參觀用人單位,在用人單位展開實踐活動等。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營造起一個誠信校園的大氛圍。同時,在學生即將畢業前,也應該及時加強誠信教育,給學生一劑堅定信念的強心針,使學生經得起考驗。
(2)社會應健全信用的監管、激勵與懲戒制度。要規范大學生的就業失信行為,相應的信用制度的建立與運行必不可少。學校應率先建立學生的信用檔案,客觀、規范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的行為表現,包括個人的考試成績、資格證書獲得情況、獲獎情況、在校期間的任職與表現、個人受處罰情況等。這個信用檔案一方面與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評先掛鉤,以督促學生加強個人努力、約束個人不良行為;另一方面在畢業時,將誠信檔案移交給指定機構保管,并可供正規、有資質的用人單位查檔,以督促學生誠信就業。同時,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誠信問題的監管,不能唯就業率而對其開綠燈。對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失信行為,一經發現核實即給予通報批評,并記錄在其信用檔案之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誠信檔案在校內乃至社會發揮監管、激勵與懲戒作用,使大學生心存敬畏。
(3)學生應提高專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大學生應端正自身對于學習的態度和認識,珍惜大學的寶貴學習時間,重視大學階段對今后職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價值,充分利用好大學期間,既學習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也要提升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通過努力學習,使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都能達到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特長和優勢,用自身的實力來獲得認可,而不依賴于弄虛作假。
(4)用人單位應合理設置招聘條件,兌現勞動合同與口頭約定。用人單位也應該在大學生就業誠信中有所表率。一方面,用人單位不應以自身在就業中的優勢地位,而設置不切合崗位實際、刻意拔高的招聘條件。在招聘中應首先設置合理條件,再在入圍者中擇優錄取。同時,用人單位應具有契約精神,與應聘者約定的勞動待遇、工作條件等,無論是以勞動合同的形式還是以口頭約定的形式達成,都應予以兌現。
(5)家長應以身作則,成為學生誠信養成的模范。父母是子母的第一任教師,是子女模仿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父母的言傳身教將對子女產生深遠的、難以磨滅的影響。如果家長自身在生活中能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在工作中能愛崗敬業、勇于奉獻,那么子女也相應會從家長身上感受、學習到誠信,對于子女誠信意識的建立和誠信行為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塑造作用。同時,學校也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生誠信教育過程中,注重家校聯系與合作,充分發揮家庭在大學生誠信養成過程中的作用。
(6)全社會應形成誠實守信的大氛圍。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每個人包括大學生都會受到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和感染。因此,必須在全社會加強對誠信的宣傳和引導,廣泛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道德規范,努力提高全民的誠信意識,在社會大環境中形成誠實守信的氛圍,使人人都自覺受到影響,堅守誠信底線。
參考文獻
[1] 鐘記超.畢業生就業誠信機制建設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8(11).
[2] 傅曉亮.高職大學生就業誠信體系的現狀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