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占據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會對小學生后續的作文學習產生持久的影響。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狀況,提出促進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作文教學 ? ?教學方法
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的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如今,伴隨我國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日常教學的要求逐步提高。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可以幫助小學生有效提升語文寫作水平。對于作文,一些小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感到畏懼。小學生只有具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感受到寫作的愉悅感及滿足感。
一、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如今,我國教育事業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素質教育貫穿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高度重視小學教學,強調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小學作為學生教育起始階段,獲得社會各界的深度關注與重視。學校教師及家長都在合力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助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現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高。由于家長及小學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從總體上小學作文教學取得了一些進步及成就,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較明顯的提升。
然而,通過相關調查可以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消極的一面。在部分小學生看來,自己缺少濃厚的語文寫作興趣,認為作文很難寫。在作文課堂上,部分小學生認為教師過于嚴肅,自己會產生懼怕情緒。此外,在對待語文作文課的時候,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其十分簡單,態度消極,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及時間。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一些教師的方法陳舊,不是很規范科學,難以從實質上指導小學生作文學習,無益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雖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獲得肉眼可見的進步,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學校教師及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力度、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實現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及水平的雙重提高。
二、我國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作文缺乏真實想法、真情實感。由于年齡尚小,小學生的心理狀態不穩定,無論是思想還是心智都不成熟。相較高中生與初中生而言,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我國小學課程標準早已提出,必須有效保障小學生在其作文中表達出自身的真情實感與真實想法。然而,在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欠缺真情實感,過多的字詞堆砌而呈現出模式化特征,在表達方式這一方面欠缺多樣性。
其次,作文缺乏創新、過于模式化。在寫作初期,小學生通常會模仿前人的寫作模式。伴隨著練習的增加,逐漸朝著自由寫作過渡。在此階段,若是語文教師缺乏合理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那么作文模式化這一問題必將愈演愈烈。信息化時代,小學生可以瀏覽互聯網,找到大量作文模板。雖然小學生從網上獲取了作文素材,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詞句積累量,但這種方式讓一些小學生失去思考問題的空間,作文會缺乏創新,顯得過于模式化。最后,作文脫離現實生活。從本質上說,作文寫作是充分運用自身積累的素材,并在自己的腦海中再一次加工。在此基礎上,借助語文技巧將這些素材整理通順,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一般來說,作文素材都是源于日常生活,若是與生活實際軌道相脫離,小學生的作文就會明顯缺乏足夠的活力及生機,難以讓人感同身受。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生每天只能在教室學習,不能進入社會仔細觀察生活。所以,小學生作文僅僅是東拼西湊、堆砌詞句,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格格不入。
三、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相關策略
(一)作文命題貼近實際生活。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本質在于不斷拉近與生活實際的距離,不斷融入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及認知水平納入考慮范圍,從小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涯及情感生活三個方面出發,做好語文寫作命題工作。對于小學生寫作而言,一個貼近生活實際、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命題無疑是重要的,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這一方面,在作文題目中融入真實的情感及生活。舉例來說,針對父親節及母親節等節日,語文教師可以擬定“感恩”等作文題目。針對兒童節,將命題的重點放在“自我展現”這一方面。通過這種命題方式,可以將學生的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最大限度地與學生的寫作需求相契合。
(二)讓學生體驗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一般來說,文學創作來源于日常生活,不是憑空創作出來的。進入中年級,一些小學生會感到缺乏足夠的寫作素材,對于生活缺乏足夠的了解。將生活體驗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體驗日常生活。舉例來說,在講授小學生學寫《洗衣服》這一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額外布置給小學生一個任務,也就是在家里學洗衣服。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每一位小學生輪流講述自己洗衣服的感受及洗衣服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文字描述自己洗衣服的真實感受,有更多的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可讀性。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自然會更具寫作興趣。此外,教師若要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日常生活,則可以布置一些體驗項目,從而有效結合主題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適當參與一些學校各項活動,通過參加學校開展的集體活動,小學生身臨其境地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避免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要在真正意義上寫好一篇作文,豐富的想象力無疑是一個不竭的源泉。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觀察能力,注重發散小學生的想象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創設有效的情境,發展小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舉例來說,教師在教授小學生編寫童話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課件,向小學生展示一些可愛、別致的動畫及玩具,從而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小組,讓小學生之間開展小組合作,根據玩具編對話、編故事。應用上述教學方式,給予每一位小學生充分表現、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四)開展多種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教師可以組織各式各樣的演講比賽、故事會及辯論會。首先,教師對學生提出一個比較具體的選題要求,給予小學生充分的時間做準備,初步擬定一個稿件。在開展辯論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在每一個小組內部開展,然后挑選出實力較強的幾組在班級范圍內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適時的引導。在結束辯論會之后,教師可以督促小學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在活動中激發寫作興趣。
(五)傳授正確、科學的寫作方法。
一些小學生之所以對寫作存在畏難情緒,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具備有效的寫作方法,不懂得如何布局謀篇,習作水平自然難以提高。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針對那些具有明顯特征的文章,教師可以深入分析這一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及寫作的技巧。舉例來說,在教授《師恩難忘》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在文章的寫法上,通過一些比較具體的事例,對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質進行有效反映。因此,小學生會明白,要更加生動地描寫一個人的品質,不要事事都寫,必須選取一至兩個典型的事例對人物的品質進行更加細致、生動的描寫。在人物寫作過程中,依據不同的人物品質,典型事例的選取必須存在差異性。引導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應用多方面的修辭手法,作文就會更加順利地完成。
如今,伴隨著我國中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往的作文教學方式難以與小學生實際的需求充分適應。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對以往的作文教學觀念進行改善,積極運用一些科學、創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制訂比較完善的作文教學方案,從而給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寫作環境,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技巧及能力。本文從五個方面出發,提出對策,旨在幫助小學一線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改善作文教學方式,從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及生活實際出發,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創新作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余文森.鄭金洲.新課程語文教與學[M].福州:教育出版社,2015.
[4]許高厚,施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姚良君.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四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6]孫芳芳.小學教育專業語文教師能力培養研究[J].科學之友,2017(B):120.
[7]劉衛鋒.談談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的內涵及培訓[J].小學語文,2017(7).
[8]黃之海.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指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9).
[9]張巖.當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意識的培養刀[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