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娟
【關鍵詞】 語文;農村小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04—01
什么是高效課堂?顧名思義,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其實,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都在自覺地、有意識地探索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模式。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里,打造一堂高質量的課呢?下面筆者將從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三個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備課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打造高效課堂,備課顯得尤為重要。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把功夫下在哪呢?1.備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掌握每冊、每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才能樹起一節課的“骨”。這是上課的基礎,要將教材備全、備透,了然于胸。2.備學生。針對自己所面對的教學對象,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學習基礎、能力、差異、條件,需求等,脫離學生學情的備課是空架子,不實用。3.備資源,包括音像、自然風光、圖書資料等,作為教學的有益補充,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課堂教學要做到:因文而異,因需而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如,筆者在進行《我的家鄉》的作文教學中,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天水的優美風光和有名物產,目的在于通過直觀的畫面引起學生們對家鄉特點的感受,從而激發他們“說”家鄉的欲望,順利地完成了本次習作。4.備方法。每節課的類型與內容不完全相同,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要考慮最佳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語文教學通常采用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實踐活動,正如一位外國教育學家所說“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適宜的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5.寫教案。即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合理與好壞關系到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好的設計必然是科學合理的、有個人特點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能實現教學目標的。
二、上課
做好了備課環節,也就有了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那么還要在上課中加把勁,才有可能實現高效課堂。1.習慣培養。要想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效果,低年級學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課前準備好用具,端正態度,有序地等待教師上課;教師講時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善于提問、踴躍回答問題;寫作業時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等;課后及時收拾文具、垃圾,不亂丟等等。這些習慣要長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2.課堂管理。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教師既要做好宏觀掌控,又要做好具體操作。(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課堂的導入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先聲奪人,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制作好課件,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有的放矢。(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在表達中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反思
是對教學的反省和思考,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提高。反思,既要反思每節課的問題、不足,找到解決的辦法,也要反思每節課的亮點、成功之處。如,筆者這學期上的五年級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的課件、圖片、文字資料準備充分,講授、引導也很到位。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卻不盡人意。課后找原因,是自己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接受能力缺少客觀的考慮,導致教與學的脫節。之后上第二課時,我就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講得通俗些,在對課文背景資料準備上更貼近學生實際一些,在學生有困難的環節多幫助指導一些,很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非常好。就這樣,通過不斷的積累、改進、實踐,讓自己的課上得越來越好,達到反思的目的,最終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總之,以上措施,無論巨細,都是為打造高效課堂而服務的,是自己對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一點思考和探索。只有努力做好每個環節、每個方面,才能打造出一堂堂高質量的課堂。高效課堂的打造,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需要時間的檢驗。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 ?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