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虹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集體備課;粗備;細備;教案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02—01
集體備課是一種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教師在一起共同備課的形式。其有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商討、拓展思維、博采眾長,以便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心理與學習動態。但有些學校的集體備課卻只講形式,不求實效,如統一的教學目的、教學進度,統一的作業、教具,統一的教學過程設計等。這種過于模式化的做法,使集體備課走向極端,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創造力,使教師自身的風格和優勢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并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呢?我校教師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摸索出了個人粗備→集體備課→個人細備→交流共享→形成精品教案的有效集體備課模式。
一、個人粗備
我校實行每周一次集體備課。開學初,由學校安排協調好每個教研組的活動時間,各教研組確定好一學期各章節(單元)集體備課的主備人,主備人由備課組教師輪流擔任。這樣,集體備課在時間、地點和人員等方面就有了保障。在集體備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在深入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反復閱讀教學參考書及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的,三維教學要求,教材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以及課時的分配、作業與教法等,形成自身的粗略設想。
二、集體備課
主備人要提前準備好所主備的教學內容,形成大體的備課思路,提出教學重難點。在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主備人主講,參與人員發表補充意見,共同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然后,由主備人綜合大家的意見形成本次集體備課的初次教案、學案等書面材料,復印后再分發給備課組其他成員。在集體備課時,教師一定要注意不僅要備教學內容,還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備課時,要考慮如何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描述、探究性問題的設置及電教手段的運用等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2.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在備課時,還要制訂出切實可行、學生易于達到的“階梯式”教學目標。在設計學習任務時,必須考慮對各類學生的不同要求,要把單元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完成這些任務的措施寫在教案上。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盡量設計一些新穎別致并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選取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與學生一起探討,把現實生活中鮮活的事例引入課堂,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教育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揮。
4.要精心設計形成性測試題。形成性測試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這種教學手段反饋迅速、矯正有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性測試題的設計要采用分層遞進的形式,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測試題,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5.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由以往那種過于注重知識掌握轉向能力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良好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上來,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學生思想品德課學習情況的評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定要改變“一張試卷定優劣”的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個體、評價內容等,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引導、甄別和選拔功能。
三、個人細備
個人細備就是備課組每個成員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及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內容予以添加和取舍,進行二次備課,最后形成能夠體現分層理念、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個性化教案和學案。
四、交流共享,形成精品教案
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詳細教案后,還要進行組內交流與共享。“交流”就是教研組在集體備課后,再組織一次互相聽課、評課活動。備課組成員從每一課選定一個框題進行公開教學,大家圍繞這節公開課進行議課、評課活動,說優點、指缺點,共同研究、互相啟迪,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共享”就是所有教師把各自在備課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在組內進行分享。這樣既能促進本組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又可以豐富備課內容,進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交流共享后,各位教師把自己的教案再進一步進行修改、補充、完善,就可以形成精品教案。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