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亞亞 包靜
【關鍵詞】 高職英語;職業發展;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14—01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所需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院校也是更大的挑戰。《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為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務的,不僅要使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和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可以看出,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是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適應高職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積極開發高職英語課程。
一、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偏離目標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現有的高職英語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但仍然存在內容過于陳舊,與學生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不完全銜接等問題,偏離了人才培養目標。造成高職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不同崗位對求職者英語能力的實際需求。
2.師資力量較匱乏
承擔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師都是專職英語教師,有著扎實的語言功底,但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匱乏,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與所學專業相脫節,難以為將來的職業服務。其次,受提高過級率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重讀、寫、譯等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因此,從對高職教學以“職業化和實用性”的教學目標了解不足的角度來看,當前高職英語師資力量匱乏。
3.教學評價形式單一
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學生的成績是通過平時表現20%、口語測試30%和期末考試50%來考核。在口語測試中,因為班級人數較多,平時也沒有專業知識的滲透,測試內容也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知識和語言環境,因此測試效果并不理想。
二、適應高職學生職業發展的高職英語課程開發策略
要改變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進行適應職業發展的英語課程開發,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是進行高職英語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1.明確課程開發目標
高職英語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社會需要來進行的。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在聽和說方面較欠缺。其次,職業性作為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就是滿足社會職業的需要,明確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課程的開發。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以社會職業所需英語為目標,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應用英語完成未來職業工作的能力。
2. 調整課程內容
以適應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應根據專業和未來職業的需求,將職業英語滲透于高職英語教學中,將英語基礎知識與學生專業知識相結合,使英語教學能夠為專業服務,實現英語基礎知識與學生專業發展的有效融合。因此,在課程內容上要適當進行調整,對內容陳舊以及難度較大的閱讀文本進行刪減,補充具有時代性、職業性的材料。
3.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用多媒體手段,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把學生引入真實的職業場景,讓學生通過情景模擬去處理各種事務,鍛煉其綜合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在“做中學”“學中做”。
4.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關注學生學習、實踐、應用的過程。一方面,通過期末試卷等量化評價手段,進行英語基礎知識的檢測;另一方面,應用性評價方式來檢測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如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當堂所學內容和職業場景,進行口語交際;鼓勵同學們聽唱英語歌曲;讓學生在口語測試中模擬某求職場景,做交際性問答,并進行現場翻譯和應用文寫作。
5. 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讓英語教師走進相關專業課課堂,了解所教學生專業知識和結構,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詞匯,從而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滲透專業知識詞匯,培養學生的職場交際能力,為將來的求職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2018年外教社—甘肅省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適應高職生職業發展的高職英語課程開發研究》階段性成果,甘教職成函[2018]30-8)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