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茂宏
【關鍵詞】 數學教學;新課改;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63—01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高中數學課程無論從教學內容、學習理念以及教學方式來看都有很大的變化。因此,想要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才是關鍵。筆者認為,在此背景下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認識課程改革的目標與理念,并意識到自身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即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以生活實例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數學知識產生的大背景,而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歸宿就是要將之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因此,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不僅能拉近抽象的數學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而且使數學知識由于生活實例的填充,變得豐滿起來,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教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一課為例,在課堂上筆者結合了我們生活中的實例教學:“假設小明與爸爸玩‘貸款的游戲,他們簽訂的合同內容如下:從簽合同之日開始,在一個月當中,爸爸第一天給小明100元,第二天給小明200元。以此類推,以后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給小明100元。而小明按照這樣的方法還給爸爸,第一天還給爸爸1分錢,第二天還給爸爸2分錢,第三天還給爸爸4分錢,……,以后每一天還的錢是前一天的兩倍。”小明認為自己賺到了,以為能從爸爸那里得到很多錢,那么我們算一算是不是這樣呢?實踐證明,結合這個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貸款”問題,將“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引入到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研究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熱情也空前高漲。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疑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對教師教授的知識、學生回答的問題、書本的內容進行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生好奇心理比較強,因此教師要適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促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比如,教學“等比數列”這部分的內容時,筆者設置了一個通俗但是又十分有趣的問題:我們拿出一張報紙,報紙的厚度為0.1mm,將這張報紙對折30次,那么這疊紙的厚度是多少?若疊100次呢?這時,很多學生開始估計這疊紙的厚度,筆者指出這個高度要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十分驚訝,求知欲望也十分強烈。緊接著筆者讓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推導出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由此可見,教師要充分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
三、善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師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掌握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際的數學活動中。
比如,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總結這節課的知識框架,讓學生能進一步梳理與掌握這節課的內容。
又如,教學“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幾何圖形或者是一些文字量比較多的知識。如此,能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同時也能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講解教學內容。此外,也有利于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出來,促使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之,課堂是每個教師的主戰場,教師要避免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得學生能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 規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MSZX133)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