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景玉
【摘要】小學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如果不注重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鏈接起來,必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在如此枯燥的數字和公式的背景下,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唯有從實際出發,考慮到本地學生的實際基礎,找到當地學生學習的定位,方可因材施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鏈接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31-01
小學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然而現階段的小學生大多都缺乏實際生活經驗。教師如果不注重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鏈接起來,必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不難想象,在如此枯燥的數字和公式的背景下,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據此,筆者根據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和發現,談談自己的教學感受,與各位教育同仁一起分享。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是與生活實際缺乏很好的鏈接
小學生愛玩是天性,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性,教學中要讓他們學會在玩樂中找出與數學學習的鏈接點,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孕育出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遵循“因材施教”這個亙古不變的教育教學法則
客觀地講,現代化網絡教育平臺給老師和學生提供了資源共享的便利。然而網絡教育資源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運用恰當,它可以拓寬師生的視野,反之,粗制濫用則會使師生養成依賴的不良習慣。有些老師備課完全是網絡上資源照搬,不加思索,不管當地的學生是否“吃得透”,如此純粹的“拿來主義”的教育教學資源往往將學生帶進“死胡同”。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自己的學習思維和學習動力,只要不會的,卯足勁兒網上查去!由此可知,教學得從實際出發,學習也得從實際出發,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教與學的關聯問題。
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區域差異,這都是我們當老師的無法回避的問題,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老師還要照搬其他區域的東西呢?不適應本地區學生學習的資源,“拿來”了,只能是活生生的澆灌!培養學生學習畢竟不是種植。唯有從實際出發,考慮到本地學生的基礎,找到當地學生學習的定位,方可因材施教。數學教育中最關鍵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數學思維,只有掌握了一定數學思維,才能使得數學在實際生活實際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現代的數學教育模式往往避開了這個精華部分,并不能訓練并養成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因此,數學教育要以貼近生活為主要目標,著重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從生活中找到學生耳熟能詳的數學例子,在緩解學生對數學陌生感的同時,加強對數學的理解。用近在身邊的例子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用興趣在學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條溝通的橋梁。
三、仔細研究教材,合理備課,使教材內容貼近生活,接近實際
備課的實質是指教師為了確保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效率,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門學科的基本情況,選擇最有效的課堂講授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而言,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階段的教育是促使學生養成思維模式的階段,因此,針對小學的教育方法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中,怎樣才能使教育內容貼近生活,這就是在備課時需要積極進行思考的問題。不論是針對教材還是針對學生,研究出最有效最適合學生發展進步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學方法的制定還要滿足循序漸進的過程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由易到難,由基礎到復雜,層層深入,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應用。
由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是影響學生思維習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形成思維習慣的過程中要慎之又慎。不同的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切入點和方式亦不同。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仔細研究不同學生的思維習慣,并據此制定出不同的訓練方法來有效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導向。
四、合理布置課后作業,進行跟蹤輔導
事實上,小學數學教育貼近生活的意義在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種貼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對于促進學習程度不強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理解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與優等生之間的知識差距,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的監督輔導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課后作業對學生進行監督,悉心教導,耐心細致的引導他們實現學習上的進步,并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一定程度上的鼓勵,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五、結語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不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思想上都不夠貼近實際,不能積極推動數學教育的發展。因此,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要從實際出發,使教學與實際生活鏈接起來,將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教育要貼近生活.《小學數學教學論》,2014年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能力.北師大出版《新課程與學生發展》,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