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軍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47—01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走向“微”時代。教育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因此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再加上近年來微課的廣泛運用,教師更應該充分應用微課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基于此,筆者簡要分析了微課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可行性,并重點研究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以期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一、微課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可行性
1.微課的含義。微課主要指的是運用信息技術,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呈現碎片化學習的內容、過程,梳理教學的重難點。其主要是利用多媒體這一載體,主要的核心組成部分仍然是教學課件。
2.微課的特點。微課是一種信息教學手段,其有著很多傳統教學方式沒有的特點與優勢。與此同時,微課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再加上教學手段比較新穎,因此針對性也比較強。
3.微課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運用還是比較普遍的。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身心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在看待一些事情時也未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若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教學,那么就算是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講課,也收效甚微。但是在微課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課件,再結合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自然而然地就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的思考
1.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找到更加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如,教師在教學生字生詞時,可以結合微課,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并且在故事情節的推進中出現一些學生不認識的生字,教師再利用大屏幕展示這些生字生詞,這樣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又如,在教學《小熊住山洞》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展示生字的環節配上可愛的小熊的圖片,再加上動人的音樂,給學生講小故事:“小熊特別喜歡住木頭搭建的房子,但是一年過去了他也不愿意出門砍樹,因此也就一直住在山洞里。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其他的小動物們都十分感謝他,這是為什么呢?”這時,課堂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了,學生們很想知道后續故事,此時可讓學生結合課文學習生字詞,學生想知道故事情節,只有努力學習生字,學習的興趣就濃厚了。
2.重視情境創設,提高課堂導入效果。良好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而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導入法、情境教學法等。因此,教師應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教學。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小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播放之后學生也就基本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并給學生提出問題:“這對了不起的父子是怎么了不起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學習這篇文章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且與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密切相關。通過這個問題來導入新課,激起學生想要閱讀文章的沖動,這也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后,學生認真地學習文章,也明白了這對父子的了不起之處。雖然說整個過程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達到了良好的課堂導入效果。
3.巧妙利用微課,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在當下,微課已經成為一種可以移動的課堂。只要有網絡,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同時也可以運用于寫作教學。如,在以《秋天的景色》為題寫作文時,在寫作前,教師可讓學生觀看三個微課內容,第一是與秋天有關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第二是寫作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如何寫出秋天的美;第三是欣賞一些優美的文章。在此之前,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留心觀察周圍的環境、大自然的景物等,讓學生畫一畫秋天的景物,學習秋天的描寫方法。之后再與學生共同交流,并讓學生展示相關的寫作、繪畫成果。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熱情與火花,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提高自身學習與反思能力。
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內容,節約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更應積極跟上時代前進步伐,主動引入微課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