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摘要:緊張、死板的課堂氛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自我探究的積極性,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情緒,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應該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主動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增強他們的數學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課堂參與度
一、概述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它是符號數字,推理與運算的結合,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數學教師要使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看到數學中的美,被數學的奇妙所打動,并激起他們開動腦筋,獲得解題成功的喜悅,就需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參與度的方法
(一)營造濃烈學習氛圍
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將課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在備課的過程中引入一些小案例,使學生擺脫數學知識很枯燥的學習想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掌握數學學習的規律,使學生更好的去學習數學。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大腦去思考,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案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都度過《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那森林里有幾個小矮人?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數量一共是多少”,使用童話案例充分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也需要將一些復雜化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可以理解的數學內容。如在學習“角”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對該數學概念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線才能組成角,使學生更好的去學習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教師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教學講解,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圍繞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的去參與到課堂中。
(二)引導學生全心投入
教師要僅僅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參與并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并動手實踐,使學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思考,更利于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如在《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剪刀裁剪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并使學生找到這些規律,使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基礎知識總結和找到規律。這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能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積極完成教學任務。當學生用眼觀察,用腦思考后,更利于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對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積極支持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習,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生不斷的提升數學思維,使學生動手去實踐,對知識點也更加易于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生更好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為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了基礎。使學生感受到“實踐出真知”,使學生更好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讓學生只去關注課本教材內容。這種好的教學策略應該被廣泛應用,不只被應用到數學學科中,還可以被應用到其他學科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去積極動手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去探究和學習。
(三)考慮不同學習基礎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進行差別化教學。使學生更好的去思考和探究,使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的策略。由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的學的好,有的則學的比較差,因此教師在課上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學數學學習的更好的學生會積極參加,而學的差的學生則參與度不是很高。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數學問題,同時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更好的去思考和實踐。如在“小明看一本故事書,一共有100頁,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5,第2天看了30頁,兩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和“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9,第二天看了24頁,兩天看了的頁數與剩下頁數的比是1:4,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這兩個數學問題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探討結果發現,很明顯第一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做出來了,第二道題則稍微有一些難度。在課堂參與中,第一道題的課堂參與度也比第二道題的課堂參與度要廣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實現分層教學,同時先引導學生去做一些簡單的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去做難度更高的練習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探究問題。對于難度更高的題目,教師可以對其原理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去逐漸思考,更好的去解決數學題。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在數學探究中的一些難點進行講解,以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學習,使學生逐步提高學習和探究策略,引導學生更好的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利用好題目中的條件。
三、總結
總之,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是保證“學生主體”教學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取得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研究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方式方法,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更新教育觀念,給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探究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才能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
參考文獻:
[1]讓學生享受參與的過程——指向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的研究[J].沈鳳飛.華夏教師.2017 (09)
[2]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王德超.當代教研論叢.2017 (01)
[3]教學方法對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陳奕樺,付倩蘭.數學教育學報.2017 (04)
[4]關于提高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課堂參與率的策略淺談[J].劉廣釗.課程教育研究.2017 (38)
[5]小學生課堂行為參與差異性分析及對策——基于逸夫小學六年級的實證調查[J].黎佳佳,黎瑛.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