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劉明俠
摘 要:對中學生進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對當前中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當前中學生學科教學的實際提出了培養中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學科教學;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015-001
任何與學科教學理念相關的創新研究都要基于實踐,實踐出真知,將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相互融合,才能夠引領學科前沿,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基于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則基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學科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狀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施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一、中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由于中學學科內容,特別是理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思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與空間能力,例如在空間圖形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越是比較難的內容,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越高,但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傳統的講授模式,很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與邏輯思維的能力,致使學生不能全身心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中學課程有很多需要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才能理解的內容,如化學、生物課程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來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教學目標。
2.課程評價標準影響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學生的學業比較繁重,片面把考試分數、升學率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課程的進度比較快,升學的壓力繁重,以至于教師忽視了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鍛煉,過于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長期沉浸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影響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現有的課程評價標準對學科教學的影響十分巨大,沒有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其中,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
3.學生個性化特征的培養缺失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心智成熟的關鍵時期,這時學生的思想開始由天真轉向成熟,一些叛逆、倔強的性格也開始展現出來,同時中學生又是開始接觸新事物、學習新內容最快的階段,學生對一些事情的辨別能力不強,需要學科教師進行引導,一些學生的個性化特長需要進行培養,教師要充分利用中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的特征,在學科教學中要能運用一些實踐操作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但由于當前主要采用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個性特征受到壓抑,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科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1.創新教師的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新思想、新方法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如采用翻轉課堂、實驗教學、分組教學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知識灌輸、語法分析、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現象,抑制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師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展,使課程增加動感,迸發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根據數學的特點設置創新問題與內容,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結合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現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中學學科教學中,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事物的感性材料,將問題與事物的表象之間建立深層次的聯系,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知識的學習與發展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亞里士多德的比薩斜塔實驗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當時實驗的過程,然后利用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重量不同的物體落地的情況,然后由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在實驗中要求學生能夠觀察、感受、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再由小組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這樣通過學生實踐活動,能夠感受到物體雖然重量不同,但同時落地,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在主觀上存在的問題,也能夠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猜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特征
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夠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強化”與“自我反思”,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調控與修正錯誤,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同時,在學生進行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給予點撥與思考,例如在學習《觀滄?!愤@篇文章時,首先讓學生閱讀完課文,讓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是如何將詩人的抱負結合在一起的?文章是如何做到情境交融的?文章中最為點題的詩句是哪句?“觀”字是不是起到統領文章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的內容,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特征。
三、結束語
素質教育不僅僅在表面上對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而是需要在學科教學中,深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中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邊操作邊思考,運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永梅.淺談中學生科學創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5(10)
[2]黃藝丹.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寧夏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