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父母共同合作教導對培養幼兒自控能力的作用,對如何進行家庭教育提出了幾點策略,希望能夠改善家庭教育中的不穩定問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環境,幫助其不斷提高自控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關鍵詞:父母合作; 幼兒教育; 家庭教育; 自控能力
中圖分類號:G78?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100-001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教育都無法比擬的重要性。在幼兒自控能力的培育中,父母共同合作教導能夠有效規范幼兒的行為,并進行良好的示范,因此,對其作用及應用策略進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父母共同合作教導對培養幼兒自控能力的作用
幼兒自控能力指的是幼兒對自身語言及行為的控制能力,本質上是通過意識調解實現行為的克制[1]。由于心智不成熟,幼兒在動作上普遍缺乏控制力,且對于父母的“指令”不能很好的分辨出來,就會使其不能掌握自身語言及行為節奏,增加了父母培養的難度。但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自控能力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的。例如Vaughn及Kopp就用Cleanupprocedure程序深入分析了一歲半至三歲幼兒的語言及動作控制能力,發現該種能力會隨幼兒年齡變化增強。另外,隨著年齡增長,幼兒的自我活動能力及調節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父母的指導作用會逐漸凸顯出來,父母的合作教導對培養該能力也會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幼兒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例如在六盤水某幼兒園中,教師針對小班的學生進行了分析,其在遇到困難時容易急躁,還經常出現嚎啕大哭的現象;當其被教師勸導或禁止做出破壞等行為時,也不能立即停止行動,缺乏自控能力。通過與家長溝通,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學生也存在此類問題。這是由于缺乏父母共同教育導致的,父母共同教育或者由父親、母親某一方單獨教育雖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還是缺乏科學性,應用合作教導的方法可以有效規避此類問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其自控能力。
二、父母共同合作教導對培養幼兒自控能力的策略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的比重越來越大,且在大部分家庭中,對于幼兒的教育多是父、母某一方進行“全職”教育,另一方采取或寵溺或忽視的教育方法。還有部分家庭在進行教育時經常出現方法上的摩擦,使得家庭矛盾升級,形成孩子生活環境中的不穩定因素,不利于其自控能力的培育。對于此應該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可以用父母共同合作教導的方法,切實加強對幼兒的培養。下面對如何進行合作教導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同步教育,相互支持
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父母一方在教育幼兒時另一方維護幼兒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實際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還會降低教育一方在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不利于長期教育[2]。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父母雙方應該同步教育,相互支持,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同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父母雙方應盡可能的保持步調一致,避免由于教育方法的沖突給幼兒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相互支持。父母雙方還應相互支持,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應對孩子教育,規范其行為,幫助其提高自身自控能力。例如在對幼兒“在墻壁上亂寫亂畫”問題進行教育時,假設母親在用嚴厲態度教育其不能亂寫亂畫時,父親應該保持與母親戰線的統一,可以用較為溫和的方法進行教育,在安慰幼兒的同時樹立母親在幼兒心中的“權威”,用支持的態度達到科學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對于某一方過于激動、偏激的教育方法,另一方要及時制止,保證孩子身心安全,發揮協調作用。
(二)心平氣和,減少爭吵
父母間的爭吵會為幼兒提供教育漏洞,幼兒可以利用這種漏洞回避教育。例如幼兒在遇到課業困難時會產生消極態度,甚至抱怨焦躁。大多數父親會采取“就是你不夠努力”等教育語言及態度,讓幼兒加強練習提高成績;母親面對孩子的消極及配偶的強硬,會自覺站到幼兒一邊,譴責父親的教育方法,由此發生爭吵。幼兒在面對這種家庭氛圍時,不僅會形成害怕、緊張、逃避等情緒,還會產生失去控制等心理活動及行動,極易產生失控行為。面對這種狀況,作為成年人,應該明確自身位置,將幼兒的教育放在首位,與配偶心平氣和的溝通,努力減少爭吵。除此之外,由于爭吵問題能夠形成矛盾轉移,為幼兒提供逃避空間,幼兒父母應重視矛盾產生的源頭。就上述案例來說,父母爭吵的原因在于幼兒課業問題,也是學習問題,父母雙方應將“孩子是否努力”作為問題的根本,而不是陣營問題。從教育幼兒出發,分析其實際學習狀況。幼兒普遍存在課業完成不積極、學習效果差等問題,家長應該加強規范教育,在家庭中確保其學習效果,必要時還可以與幼兒園進行溝通,全面改善學生學習態度,提升其自控能力。
(三)學會傾聽,加強交流
無論是在家庭關系,還是婚姻關系中,“傾聽”都是極其有效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在幼兒自控能力的教導中,父、母之間要學會傾聽,父母也要傾聽孩子,盡可能的了解幼兒的行為方式,分析其失控行為。在父、母間傾聽中,雙方應不打擾的聆聽對方觀點,幼兒教導的突破點,找到雙方都認同的問題處理辦法。例如可以制定一條家庭教導規定:“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如果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即使意見不同也要采取支持手段。”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避免雙方沖突,在傾聽中也能幫助對方反思。在傾聽孩子時,父母應保持與幼兒平等的狀態,用包容、接納、專注及溫和的態度進行詢問或聆聽,對于一些失控行為進行平等交流,可以借鑒自己年幼時期的行為進行說明,并表示理解,引導其掌握正確的處事方法及態度,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父母共同合作教導不僅能夠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還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自控能力。父母雙方可以從同步教育、相互支持、減少爭吵及加強交流等方面入手,制定科學的教導方法,對幼兒自控能力的培養進行針對性的計劃,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切實提高其自控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嬌,萬春,熊露.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自控能力的影響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4):46
[2]白佳玉,張悅.父母共同合作教導對培養幼兒自控能力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