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班就讀是對課堂教學一體化教育模式的一種嘗試,也是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與普通教育相一致的基本要求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針對特殊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特別設計的教育方案和服務,以達到實現康復、補償以及潛能和人格的充分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班就讀;興趣;認知;自信;教學
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快速推進,特殊兒童的教育日益受到關注,學校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更是被放到重要的位置。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先天性的不足,智弱兒童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缺陷,并且常常伴有自卑的情緒,這就決定了智弱兒童教育的特殊性。隨班就讀是對于智弱兒童的一種教學方式,是為了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真誠的關懷和愛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重新激發對于語文的求知欲。
一、
多媒體融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認知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維持認知活動發誘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是指引學習之路的最好導師,要想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應當想辦法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的鮮明特點,能夠通過圖案、聲音、視頻等多重手段烘托課堂氛圍,創造動態的學習過程,為教師的教學增添吸引力,尤其是在應用到智弱兒童的教學中,更能夠將這種生動的效果發揮到最大。教師應當根據智弱學生的不同需求,采取恰當的多媒體手段,呈現出精彩的教學內容。比如說,當學生在視力方面存在缺陷時,教師就應當重點突出多媒體的聲音功能,讓學生感受到聽覺方面的感官刺激;而當學生的聽力較為吃力時,教師就需要通過多媒體展示圖像和視頻,讓學生享受到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例如,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某同學存在聽力障礙,于是教師就在多媒體上播放了豐富的動態圖片,只見一片芳草茂盛、鳥語花香的景象,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寶島臺灣的優美自然環境,學生也就深切地感受到了蝴蝶谷的魅力。這樣一來,教師就通過多媒體的力量加強了教學效果,解決了教學難題。
二、
適時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自信心理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對于隨班就讀的學生來說,建立學習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普通學生的教學方案并不適合他們自身的特點,若是等量齊觀、一概而論的話,只會讓隨班就讀的學生感受到困難和壓力,這樣是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和自信心的培養的。因此教師必須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仔細觀察和分析智弱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并結合新課標的標準,制定出屬于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計劃,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學習方案,引導他們逐步開展學習內容,這樣才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拼音時,教師為隨班就讀的學生制定了特殊的教學計劃,不僅降低了完成的難度,而且設計了多個環環相扣的小目標,便于智弱學生一步一步地慢慢完成。比如,學習聲母時,教師只要求智弱學生每天會讀兩個聲母、會寫一個聲母即可,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鼓勵他們。一個多月以后,經過不懈的努力,智弱學生都能夠熟練地背出23個聲母,也學會了寫出端正的聲母。由此可見,建立自信心并不是難事,只是需要教師的悉心栽培。
三、
鼓勵同伴互助,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現代教育理論注重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作用,在智弱兒童的個人學習能力存在障礙的情況下,助學伙伴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能夠讓隨班就讀生借助正常同伴的力量,完成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拓展自身的學習視野,加深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從而極大地提高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讓正常同伴帶著智弱兒童進行生活、學習等活動,提高智弱兒童的參與意識,努力將智弱兒童帶往正常的生活軌道中。有了正常同伴的幫助,隨班就讀生就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而教師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不斷完善學習的各個方面。例如,在隨班就讀生自主學習生字時,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并要求其糾正過來,并叮囑他的正常同伴多多關心、幫助他,以此來促進他的提高與進步。還有在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時,教師應當和隨班就讀生的同伴一起,對隨班就讀生的發音、語言組織等方面進行詳細地指導,爭取讓他們說出規范、完整、流利的話,這樣就能夠引導他們廣泛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四、
訓練表達能力,教會學生作文方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智弱學生來說,表達能力是一項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寫作教學來加以培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掌握寫作的有效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表達水平。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仿寫的練習任務,讓學生依照某篇課文進行仿寫,這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例如,學習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后,教師不妨要求學生進行一次仿寫練習,主要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將語言表達得更加完整、連貫。由于智弱學生在這一方面較為吃力,因此教師應當對他們進行細心的引導:同學們看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小壁虎來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待學生完全弄清楚后,教師就啟示學生將小壁虎來到哪里,替換為什么人來到哪里,以此來引導學生將話說得更加完整。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指定出具體內容:來到超市里,來到游樂園,來到廣場……接下來可以啟發學生拓寬思考的范圍:還可以到什么地方?學生于是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想法,教師就讓他們一一寫下來,這樣就讓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總而言之,隨班就讀的形式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說明特殊兒童也應該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資源,應當得到人們的關愛。對于他們來說,老師和同學的真誠愛心是激發他們學習潛能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應當給予他們熱情的關懷,在教學中開展相關的教學措施,為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瑩.建立隨班就讀工作支持保障體系思考[J].培智教育,2016(8).
[2]周衛民.淺談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措施[J].小學科學,2016(3).
[3]韓建麗.加強隨班就讀管理,提高隨班就讀質量[J].特殊教育,2017(4).
[4]范麗歡.淺談隨班就讀學生的有效課堂融合[J].現代特殊教育,2017(12).
作者簡介:
陳香,江蘇省鹽城市,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解放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