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越
【摘要】思維導圖是近些年來較為新興的詞匯,它是根據知識理論間的相互貫通和相互作用而建立的知識脈絡圖。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理論學識,將它們進行整理劃分,歸類到各自的知識領域,重現教師講解的關鍵內容,全面運用了思維導圖的作用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對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針對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時期的英語成績做出了明確的闡述。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必要性
前言
隨著社會各個階層及工作崗位的需求,學生的英語水平已經逐漸向國際化標準看齊,充分說明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愈發顯得密切起來。由此我們提出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使其幫助學生開拓全新的學習領域,創建屬于學生的學習體系,從而提高小學的教育質量,貫徹我國的教育理念。
一、目前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現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這主要是基于小學生的成長特點而言。小學生的心智還沒發育到成熟時期,對周圍事物的思考還處在表層階段,實際上是指小學生付諸行為的出發點主要是滿足自身的興趣。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時,我們會明顯的發現學生在領域內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是,如今的小學教師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而一味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來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而學生被傳統教學模式束縛下逐漸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能展現個性化的一面。學生的思維已經呈現出老老齡化的狀態,這也充分暴露了我國教育體制的弊端,具體來說是指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也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始終主導著學生的思維走向,控制學生的研究領域,使其更好的監督學生的日常學習,及時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面對僵化落后的教育現狀,我們要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英語學習導向圖,使其深化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實現小學英語教育的目標。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具體策略
1.構建思維導圖,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在構建教學思維導圖時,首先要整理該章節的知識內容,使其在上課之間就已經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其次,教師要對英語學習的重難點以導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目的在于提醒學生要重點掌握該部分內容。例如,基本單詞的記憶和翻譯。而看似簡單的英文單詞,實際上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穩固的基礎就不能為以后的學習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單詞屬性對其進行分類并應用在思維導向圖中,像關于水果類單詞分成一個小結或者涉及到動物名稱的單詞劃分成一類等。教師要構建合理清晰的思維導向圖幫助學生梳理單詞的性質,避免學生因此不理解單詞的類別而導致誤用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或特殊的標注形式突出重點內容,樹立學生經常復習的意識,使其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2.根據思維導圖創建情景式教學。教師為了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往往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營造更合適的學習環境,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由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特點渲染教學氛圍。一方面,教師根據思維導圖內容布置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自主描繪學習主題,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適度放松學生的學習狀態,逐漸形成輕松開放式的教學風格。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建立不同的思維導向圖。目的在于發揮學生的個性作用,培養個性化人才,避免實施統一化的教學形式,失去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機會。所以,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向圖時不僅要考慮課堂的學習氛圍,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將思維導向圖應用到實際學習中。落實思維導向圖的教學工作主要是指學生要養成構建思維導向圖的習慣,使其更好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獨立設計思維導向圖并積極的展現出來,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展現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發揮最大的作用價值。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教師不能站在個人的角度隨意評價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向圖,只需要提醒學生要突出知識的重難點,盡量不要干涉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因此,思維導向圖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不僅要完善教師的教學工作,還要拓展到學生的學習領域。
三、總結
我們縱觀整個小學教育過程,以建立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推進英語教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緩解了復習過程中的緊張情緒。而思維導圖它以精簡、清晰的表現手法開創了英語學習的新局面,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成為提高教師教學成果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趙語.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基于“思維導圖”應用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7(29).
[2]劉青青.有關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15(07).
[3]彭莉.運用思維導圖引領小學英語教學走向精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