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正確的價值觀,對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因地制宜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針對性與生動性,從而切實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生;個人情緒;學習主動性
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意義
一方面,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全面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探究欲望較強,學習好奇心重,教師應采用更多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主動性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學科存在緊密聯系,教師只有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使其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價值觀,從而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一) 實行巧妙的課程導入
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在實際教學期間采用巧妙的課程導入措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與認知能力較差,通過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保證其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點,從而促進此后教學的順利展開。比如在學習《種下小小愿望》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為學生講《愿望》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愿望,并虔誠的種在地下,希望生根發芽。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使小學生深刻理解愿望的含義,提高學習主動性。
(二) 采用情境創設方法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還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并不成熟,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較為抽象,具備較強的理論性,且內容難懂。引入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局面,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在興趣中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我是家中的小幫手》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家庭氛圍,使學生可以處于不同的家庭角色,真正感同身受。通過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小學生理解每位家庭成員的辛苦,從而在此后的生活中可以為父母分擔。
(三)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在教學中貫穿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習過程增加更多的生活元素,改變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走進春天》一課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春天,可以展開專門的主題班會,帶領學生去野外觀察一草一木,用耳朵傾聽春天的美麗,從而在充分觀察之后順利引入課程內容,通過這種體驗式的實踐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當好值日生》時,引導學生思考要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值日生,并指導學生打掃教室的方法,為學生作出示范,要求學生在打掃教室時,及時撿起地上的碎紙片,從而真正保證教室清潔,并促使學生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真實案例來源于生活,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只有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展現問題,才可以使學生以自己認可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親身感受深刻教學內容,在體驗中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 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需要更為豐富靈活的外在教學形式,從而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以此為原則開展內容豐富且節點較多的活動,使學生可以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加深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理解。小學生的思維具備一定的直觀性,且自身的注意力時間較短,為了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教師應引入游戲活動、小競賽等多種組織方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空間,強化了其行為訓練,這樣才可以使小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意義,明白其實用性,提高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實際的探討活動中,學生應聽取不同學生的意見,認真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從而找到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思考,通過別人的優勢有效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促使教學活動可以獲得預期效果。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還應優化課堂結構,為課程教學注入更多活力,進一步強化教育效果。比如在進行愛國教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調查,采訪當地革命老人的英雄事跡,之后進行討論概括,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強化愛國意識。或者可以在教學期間采用討論交流模式,為每位學生都提供表現的機會,使其可以自由發表自身觀點與看法。在學習《校園真美麗》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參觀校園發現了什么?以及是怎樣發現的?并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推選代表進行匯報,這樣便可以在全班交流過程中發現更多自己未發現的校園美,且還可以學習其他學生的方法,使學生可以真實表達情感,強化學習效果。
(五) 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
以往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識記的方法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認知所學知識,但道德與法治內容較為抽象,小學生很難自行理解,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對此,教師應在課堂中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施,改變以往粉筆作為教具的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感受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學期間,教師還可以兼并采用立體聲與圖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 結束語
分析可知,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此,教師應深入分析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嚴格要求自身言行,在整體上分析把握教學內容,通過創新型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上),2019(3):1.
[2]葉迎.課程整合:讓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再空洞[J].教育家,2017(30):93.
[3]劉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的創設[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2):97.
作者簡介:
鄭家旺,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古田縣羅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