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主要包含音樂素質和音樂修養。高職音樂教育中要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應重視音樂素養的重要作用,探索音樂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本文以音樂素養為切入點,在闡述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生;音樂素養;重要性;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育是高職人才培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的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替代的。高職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薄弱,整體素質不高,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均有待優化。就目前而言,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高職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存在普遍不高的現象,迫切需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如何在高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當前高職音樂教師關注的焦點。因此,探索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結合音樂教學實踐進行了相關思考。
一、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
從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上看,對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
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是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之一。高職音樂教育立足音樂優美的旋律挖掘音樂背后的優秀文化,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開啟學生的心智,積累、提煉和升華音樂藝術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高職音樂教學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心理素質等人文素養的過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是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又一現實意義,在高職音樂教學中,音樂素養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體說來,高職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接受音樂的熏陶,感知音樂修養的內涵,提高音樂審美水平,對激活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大有裨益,學生在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創造天分被激活,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三)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還表現在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情感藝術教育,能夠陶冶學生 情操,高職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對人格素養的影響較大,通過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感知和審美的引導,用積極的高雅的音樂去影響和熏陶學生,讓學生在聲音的直觀性、穿透性和主動性中,體會音樂家的情感和賦予音樂作品的精神,有利于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因此,探索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策略勢在必行。
二、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狀分析
當前,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音樂教學內容的局限、音樂課程設置不合理、音樂教學手段的落后以及音樂課外實踐活動少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一)音樂教學內容的局限
在音樂教學內容方面,高職音樂教師大多根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沒有從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方面,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學生水平和認知的內容,學生學習的音樂內容較為枯燥,音樂能力和音樂興趣難以形成。對于一些音樂作品中的人文知識,缺乏深入介紹和解讀,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勁,也難以把握音樂的情感,理解音樂作品的深意。
(二)音樂課程設置不合理
音樂課程是音樂素養提升的有效載體,但目前在音樂課程設置方面,音樂課的開設沒有兼顧學生音樂的全面發展,音樂學習的綜合性不足,有的高職院校僅注重音樂基礎學習,忽視了音樂欣賞和音樂技巧的學習和訓練,很多學生對音樂的了解也只是泛泛而談,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有所欠缺,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養成。
(三)音樂教學手段的落后
在信息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音樂課堂教育手段的落后,沒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使得培育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落后,不愿意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又或者是對新技術、新媒體教學,存在畏難情緒,使得音樂教學手段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忽視了對新技術、新媒體的引入,現代化音樂教學缺乏必要的硬件條件,致使音樂教學手段陷入落后的局面。
(四)音樂課外實踐活動少
高職音樂教學對音樂課外實踐沒有引起重視,現有的音樂教學中課外實踐活動相對較少,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課堂學習為主,對音樂的了解和學習過程中,仍是理論學習占據主導地位,應用音樂的能力較為缺乏,學以致用仍然是高職音樂教學的難點問題,這都是由于課外實踐活動少造成的。因此,探索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策略勢在必行。
三、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具體策略
為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音樂素養,在了解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對高職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具體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音樂教學內容
精心設計音樂教學內容是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是打開新課之門,對高職音樂教師而言,精心設計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律動, 發展學生的音樂素質,重視對音樂興趣和音樂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精髓。如在學習貝多芬的相關作品時,先對音樂創作的背景進行分析,了解貝多芬艱苦、曲折的音樂創作歷程,再通過《英雄》《命運》交響曲及第九交響曲等名曲欣賞,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深意。又或者歌曲《但愿人長久》根據蘇東坡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詞,歌曲舞《滿江紅》取詞于岳飛的《滿江紅》等。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密切相關,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促進音樂素養的形成。
(二)優化音樂教學課程設置
優化音樂教學課程設置是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環節。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現有的課程設置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沒有系統系地考慮音樂教學的需要,所制定的音樂教學計劃也不夠科學,對此,在課程設置安排方面,統籌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科學制定音樂教學課程顯得尤為必要。在具體做法上,優化音樂教學課程設置,要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保證院校各個專業都開設了《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等音樂教學課程,重視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形成;二是堅持音樂多樣化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要既有西方音樂的內容,也應有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內容,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兼容并蓄地汲取音樂作品的精華;三是盡量開設一些音樂技巧訓練選修課,諸如器樂教學、音樂舞蹈教學和音樂表演教學等,為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三)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手段
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手段對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現如今,音樂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有了新的發展,在高職音樂教學中,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手段,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音樂教學活動,打造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可以為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高職音樂教師而言,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原來抽象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在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開展,促進思維發散,調動學生積極性。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風云兒女》中的《義勇軍進行曲》片斷,以圖、文、聲、像并茂的形式,營造愛國的氛圍,學生的聽覺、視覺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得到了完美體驗,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既能感受國歌的莊嚴、神圣,又能激發學生的生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此外,高職院校還應重視對新媒體、新技術的引進,加大對現代化音樂教學的投入,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學設施上助力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四)拓展音樂藝術課外實踐
拓展音樂藝術課外實踐是培養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舉措。對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而言,音樂素養的形成應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外好課外的“第二課堂”,形成課內外結合的發展的局面,可以使課外活動為課內教學進行補充。拓展音樂藝術課外實踐,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體驗音樂美感,在具體做法上,校園音樂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學生提供音樂交流平臺,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可以定期開展音樂藝術教育教學講座,組織和指導學生自己設計排練藝術演出,組建校級合唱團和樂團等等,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將音樂知識、技能更好地轉化為音樂應用能力。
四、結語
總之,音樂教育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任重道遠。對高職音樂教師而言,應精心設計音樂教學內容、優化音樂教學課程設置、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手段、拓展音樂藝術課外實踐,積極探索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只有這樣, 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創造天分,使學生精神世界獲得充實和豐富,促進高職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幫助高職學生音樂素養獲得“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譚鳳.高職音樂表演專業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和培養[J].北方音樂,2018(10).
[2]趙艷.音樂教學中提升幼專生音樂素養的途徑[J].藝術評鑒,2018(16).
[3]董大巍.論大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提高[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9).
[4]謝穎.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J].藝術科技,2015(3).
[5]連蘋.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文化育人創新研究[J].藝術教育,2014(8).
[6]朱增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理論研究[J].音樂時空,2016(6).
[7]王靜宇.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9).
作者簡介:徐淼(1982—),女,山東省煙臺市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