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沖
摘要:群眾的音樂時候群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括不同種類的音樂在內的全方位的藝術形式。這既是一種群眾性的教育活動,是由廣大的人民群眾參與創作的。同時,這又是我國音樂創作的一部分,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全體群眾的音樂素養,有益于群眾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對當前群眾音樂創作的多元特征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國民音樂產生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音樂創作風格;多元特征探討
一、引言
群眾音樂主要是以大眾化群體為特征的音樂形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沉淀,群眾音樂既具有一定的藝術特點,有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值得推崇和提倡。由于群眾音樂具有鮮明的特點,并根據年代和時間的不同,能夠體現出一定的社會特點,這包含著群眾的思想和意識,對其之后的音樂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由于群眾文化的風格性,因此音樂的創造性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征,對群眾的音樂創作給予了不同的啟發。
二、群眾音樂創作風格的特點
群眾音樂是根據群眾的參與而形成的文化組成形式,這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群眾音樂創作風格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多樣化
群眾音樂只要是為了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眾文化的音樂素養。根據群眾的地區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音樂素養的不同、社會階段的不同等,創建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給群眾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音樂創作風格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形式也更豐富。有效提升群眾的積極參與性,有效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二)靈活化
群眾音樂的主要對象是群眾,是具有大眾性質的。因此,群眾音樂創作的風格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和正規的音樂創作相比,缺少邏輯性和嚴謹性。但又能相互補充,從不同方面獲取音樂,完善文化教育的過程。
(三)資源本土化
現階段,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音樂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是群眾音樂作為面對大眾群體的音樂,具有較高的地域優勢。我國的群眾音樂創作風格也具有本土化的特點,所使用的語言、文字都具有地域特色,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對群眾文化的保護性,能夠將傳統音樂繼續得以發揚和傳承。
三、多元化發展的概念
(一)多元共存
不同的音樂創作風格在不同的空間內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獲得良好的發展。這是群眾音樂創作的主要特點之一。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由于群眾文化的差異性,出現了多種音樂創作形式并存的現象,滿足不同群體的音樂需求,促進了音樂的和諧發展。
(二)和而不同
群眾音樂創作的風格是不一樣的,但是可以將其結合在一起,獲得良好的發展,這是群眾音樂創作多元特征的主要部分。不同的音樂風格都有自己的階段發展和歷史情況,對人民群眾產生的價值也有所不同。
(三)融合創新
在群眾音樂創作中,不同的音樂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創新的。由于群眾音樂創作具有開放性和普遍性的特點,人們可以任意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同時,也能吸收不同群眾的音樂創作風格,能夠將其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再獲得創新。
四、群眾音樂創作的多元特征
(一)民族性
很多群眾的音樂創作風格都會受到自己生活和情感的影響,因此,人們常說,群眾的音樂是從群眾中來的,也最終是被群眾認可的,進而服務群眾的。由此可見,群眾音樂更多的是群眾對生活的感悟,對真、善、美追求,體現了群眾最樸實的愿望,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這些都將融合在群眾的音樂創作中,將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體現出來,增強民族的感情,凝聚民眾的力量,展現民族性的特色。
(二)時代性
現階段,社會的發展速度在加快,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文化等都有了相應的提高。在當代社會,可以看出群眾音樂的創作風格和時代的變化在緊密地相連,展現除了時代的特征和烙印。例如:《春天的故事》這類具有時代特點的歌曲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抒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思想。這也將會是人民群眾音樂創作風格的最終指南。
(三)多樣性
群眾音樂是面向大眾的,因此其肯定具有不同的創作形式,其多樣性也正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體現的是不同的追求。不一樣的音樂作品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特點,讓音樂的創作風格更加豐富。尤其是隨著網絡化的到來,更是給人民群眾的創作提供了多種可參考的途徑。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音樂創作的風格將會呈現出百花齊發的趨勢。音樂既能體現群眾的心聲,也能表達群眾的需求。因此,群眾在創作音樂的時候,要更加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體現群眾音樂的獨特性,才能讓更多的人喜歡,為其發展提供全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新.群眾音樂創作風格的多元特征分析[J].戲劇之家,2019,307(07):84.
[2]李娜,首都師范大學.1949年以前我國音樂創作中“中國化”和聲探索的多元實踐[J].全國高等學校理論作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06.
[3]烏洪棟.試論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音樂創作風格特征[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