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對于文化傳承措施也開始更加細化。本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角度出發,研究高校在非物質遺產保護中起到的文化傳承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價值體現,進一步探討高校所承擔的職責實現的過程,為高校戲曲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傳承;高校戲曲文化;建設路徑
本文以高校戲曲文化建設在非物質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可以通過研究的內容進一步促進校園非物質文化的發展。
一、高校戲曲文化建設的價值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高校素質教育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了重要工作來開展,其中也包括了戲曲文化建設工作。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內容,戲曲文化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名片,不僅擁有娛樂性還擁有教育性,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有著重要價值。而校園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高校更是起到了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是文化獲得進一步升華的重要環節。
校園文化的價值不僅培養學生價值觀,還是塑造學生知識結構和道德情操的關鍵場所,所以將戲曲融合到校園教育當中幫助戲曲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促進戲曲藝術的年輕觀眾的培養,從而起到傳承戲曲的目的。
二、高校戲曲文化建設的困境
高校戲曲文化建設工作受到當前學生群體社會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實際推動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學生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師對于戲曲修養的不足,推廣的群眾基礎相對較低,造成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當前校園教育中戲曲教學幾乎不能在課程中被發現,哪怕有也只是在極個別學校中以興趣活動的形式存在,因此學生的認知度非常低。戲曲的表演即要有專業的訓練,又要有較好的天賦,入門難門檻高是典型的問題,使得有心參與戲曲活動的學生也望之卻步。再者高校組織興趣活動時,也會因為缺乏觀眾,而失去表演的激情,久而久之便也放棄了對戲曲的堅持??偠灾?,當前群眾基礎差,入門難,活動支持者少、觀眾少,師資和道具資源嚴重不足是當前戲曲文化建設最為艱難之處。走出困境則首先就需解決群眾基礎,提升觀眾參與積極性的問題。
三、高校戲曲文化建設的思路
高校戲曲文化建設,可以從課程設計、實踐活動以及引進校外團隊三方面來進行展開,戲曲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專業的學習、實踐的檢驗以及社會團體的參與,以詳細展開論述。
(一)戲曲課程設計
高校的課程不同于專業的戲曲類院校,因此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欣賞興趣為主,其中就包括了鑒賞課程和戲曲知識課程。鑒賞類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欣賞戲曲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發現戲曲豐富的內涵和魅力,從而使學生產生接觸和觀賞的動機。而戲曲知識課程,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戲曲基礎知識,從傳統藝術的體現和文化的傳承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欣賞能力,真正地了解戲曲的文化的璀璨之處,從而激發深入了解的欲望。在此基礎上組織健康、積極向上的戲曲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到戲曲活動中的積極性。
(二)組織校內社團
高校中,社團文化是有效促進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形式,社團的組織和推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團隊凝聚力,使學生更好地面對社會環境。因此高校通過組織戲曲社團的方式,可以利用學生組織的開放性和組織自發性來促進戲曲推廣活動的開展。雖然當前戲曲社團的創建仍面臨著諸多困難,但是基于學校鼓勵政策下的社團,必然會引起學生的重視,高校需要起到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戲曲社團中來。并通過挖掘戲曲天賦人才和興趣愛好者的方式,發揮戲曲的社會價值和文化修養的價值,使學生意識到戲曲元素也是貼近生活和社會的,從而將戲曲與學生形成融合的狀態,提升群眾基礎。
(三)引進社會劇團
與社會劇團的合作,不僅可以解決學校社團和教育活動的師資問題,也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戲曲藝術的群眾影響力和藝術魅力。而社會劇團的活動,也可以使學生真正的欣賞到高水準的藝術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欣賞的欲望。還可以組織社會劇團的互動活動,使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戲曲活動中來,從而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群體的效應。
四、結語
高校戲曲文化建設不僅需要解決戲曲文化的宣傳問題,還要解決學生參與度的問題,因此在保留戲曲本質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必然的結果,所以高校需要借助各維度的形式,來解決當前高校戲曲文化建設的困境問題,促進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基于地方高校美育視野的本土戲曲文化傳承路徑研究(編號:18C171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艷云,湘中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