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描教學是美術課程的基礎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觀察方法。素描人體作為素描類課程的主干,是許多美術類高校的常設課程。本文從課程現狀、教學方法、教學改革三方面著手梳理素描人體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革。
關鍵詞:素描教學;教學模式;素描人體課程的改革
在高校的素描課程設置中,往往會在前期安排素描靜物、素描頭像、素描半身像等課程,為后期的素描人體課程打好專業基礎。素描人體課程從素描角度來看,會關注合理的構圖、準確的造型、技法的展現等。從人體結構來看,課程中主要會研究人體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和相關的主要關節,以及它們在人體外形上的運動規律。
一、學生作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缺乏理論知識和繪畫能力
部分學生是進高校后初次接觸人體寫生,需要教師對其講解課程基本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素描人體并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對人體結構理解不足會導致畫中人物比例不準確,動態不協調。年紀較大的模特有著褶皺下垂的皮膚與肌肉,使結構和線條相對復雜。而女性模特往往肌肉結構不明顯,使得難以把握畫面分寸感和形體結構的位置。素描人體課程往往還會設置雙人體寫生環節,在塑造人物的難度上增加了空間關系和人物關系,如果學生繪畫能力不足便難以完成課程作品。
(二)畫面缺乏感受力和觀察力
現如今部分學生依然屬于機械作畫,過于依賴、照抄照片。因課程難度較大容易失去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缺乏思考和激情。部分學生對模特沒有感受力,同時也沒有耐心去觀察模特的外形特征。當沒有觀察力和感受力時所畫的作品便自然千篇一律,缺少個人繪畫語言。
二、素描人體課程的教學方法
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熟悉素描規律,拓寬專業視野,提高繪畫能力。第一,準備至少一本藝用人體解剖書,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第二,學習經典素描作品,通過臨摹大師作品提高對人體的結構、線條、空間、質感的把握能力。第三,在觀察力方面,利用垂直線和水平線作為畫面的參照。細致地觀察人物,真切地感受人物,忠實地描繪人物,并用自身合適的繪畫語言在畫面中呈現出來。第四,課后增加相應的人體速寫練習,培養快速把握人體動態的能力。
授課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人體結構、運動規律、造型規律等,培養學生推敲人物形象和把握人物動態的能力。同時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發掘學生在繪畫上的個性表達。
三、素描人體課程的改革
(一)素描人體課程實施網課的難度
隨著時代發展網絡課程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高校教育除了要求教師具有課程實踐教學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有應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借助網絡或者云端的資料,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對于網絡資源接受度高,反應敏捷,所以大多課程利用線上加線下的課程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素描人體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人體寫生,是一門具有“現場感”的實踐類美術課程。同時因為各大網絡積極響應政府“凈網”“護苗”等專項行動號召,導致部分教學資源難以在網絡傳播與學習。在筆者網課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學生作品圖片上傳難的情況,因此對于素描人體網課的探索進展緩慢。
(二)素描人體網絡課程的機會與挑戰
素描人體網課需要在保持課程學術水準的前提下,使學生通過線上教學獲得專業知識、提高繪畫能力。2009年,中央美術學院葉南老師的《素描教學基礎》網課中,便設有兩個章節的人體素描課。在線課程開放三個月就有近5萬人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人數還會倍增。
當時葉南老師的網課是將人體素描內容包含在課程里,素描人體還未單獨撐起整個課程。目前,大中小學都開啟了網課模式,使得素描人體課程的教師們不得不從課堂寫生移到線上教學,對于此課程的拓展是機會也是挑戰。各大美院率先對此類課程進行了網課嘗試。其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專業的教師團隊在素描人體網課中加強了人體形態學的講授、臨摹;增加了人體藝術史的研究。而雕塑系的教師團隊決定:“尊重教學規律,不可操之過急,由素描寫生逐步轉變為創作訓練”。素描人體網課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向兩個方面進行了拓展,一種是加強素描人體的理論知識講解,另一種是將素描人體的內容結合素描技法或素描創作,這兩種網絡教學探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素描人體網絡教學提供了許多經典案例和課程思路。
四、結語
素描人體教學的不斷思考和革新,旨在從多個層面和緯度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在課程發展中會不斷出現新問題和新狀況,這次面對突如其來的網課美術教師們都探索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對于素描人體的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明哲.基礎素描教學的歸宿[J].美術研究,1994(4):19-22.
[2]劉哲.人體素描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成功(教育),2011(11):112-113.
作者簡介:肖夢笛,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