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惠
摘要:基于分析音樂與古詩詞完美融合的教學實踐。首先分析出音樂與古詩詞完美融合的重要意義,在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能夠實現音樂審美和音樂素養的提升,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綜合素養。其次分析出通過精心篩選古詩詞;創設音樂詩意情境;合理選擇歌曲節奏;組織歌曲合唱活動等教學途徑,讓音樂課堂之中充滿高雅情趣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境界,促進學生的音樂水平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古詩詞;完美融合;教學實踐
對于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下,更加強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小學音樂教育目標和內容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音樂與古詩詞的完美融合教學,能夠讓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文學素養獲得提升。同時,古詩詞的融入徹底改善了枯燥沉悶的課堂氛圍,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和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并且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儲備,讓學生認識到音樂與文學的緊密聯系,不斷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涵養,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實現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音樂與古詩詞完美融合的重要意義
音樂與文學本身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很多文學創作者都是從樂曲中獲得美學的感受,而一些音樂家也是從文字中去找尋創作的靈感,進行編詞編曲。因此,音樂與古詩詞的完美融合,其中獨有的詩詞文化,能夠豐富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1]。
首先,古詩詞作為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吟唱古詩詞,能夠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刻記憶和全面理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去挖掘其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學素養,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認同,促使學生從中獲得思想的啟迪和熏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
其次,古詩詞的最大特點就是簡短的文字,描繪了深層次的意境,而結合音樂能夠幫助學生去感受其豐富的情感表達,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和學習空間,還能激發起學生的思想想象力和創造力,塑造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2]。從而,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融合,讓音樂課堂充滿了高雅情趣和濃郁的文化氣息,促使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促進學生的音樂水平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音樂與古詩詞完美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篩選古詩詞
1.符合身心發展規律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雖然有一些古詩詞歌曲,但明顯不夠學生的學習,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沉淀的傳統文化。因此,音樂教師要為學生適當的增加一定量的古詩詞,來真正實現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融合。所以,音樂教師要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征等方面,為學生精心篩選符合其學習的古詩詞,避免出現生澀難懂的古詩詞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比如,音樂教師可以配合語文教材的內容,為學生選取相對應年級的古詩詞,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取《敕勒歌》等[3];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取《憶江南》《江雪》《村晚》等等,確保在學生接受范圍之內,來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用豐富的音樂表達方式去演繹古詩詞歌曲。
2.符合教學單元主題
對于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融合,音樂教師要采取浸泡式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中,而不是為學生直接的灌輸。因此,音樂教師要所選取的古詩詞,要確保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相符,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融入古詩詞,促使兩者的充分完美融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4]。例如在人教版《春天來了》這一單元,音樂教師就可以將關于春天的詩詞引入歌曲之中,比如《春曉》《春花秋月何時了》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充分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逐漸引導學生將音樂與詩歌有效的交織,更好的表達出古詩詞的情感和歌曲。
3.符合現代教育形勢
目前,我國有很多與古詩詞音樂相關的歌曲,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音樂教師的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合理的借助媒體的力量,為學生分享豐富的優秀古詩詞音樂。所以,小學音樂教學與古詩詞的融合,就完全符合現代的教育發展趨勢,音樂教師巧妙地運用媒體技術手段展開教學[5]。比如,可以為古詩詞歌曲進行二聲部、多聲部的創編;或者反復播放某一首古詩詞音樂,逐漸強化學生的記憶和感悟,促使學生能夠與之產生心靈的共鳴,更為深層次的解讀和領悟古詩詞和音樂。
(二)創設音樂詩意情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抽象思維發展的時期,所以音樂教師想要將古詩詞與音樂完美融合,就要為學生創設富有詩意的音樂情境,引領學生能夠走進詩詞描繪的意境之中,去進一步感悟古詩詞音樂的旋律,較為真實的體驗音樂的美[6]。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還能豐富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經驗,促使學生產生對古詩詞音樂產生獨特的認知和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審美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憶江南》教學中。音樂教師要讓學生把握歌曲的情緒,用優美流暢,富有表情的聲音來歌曲,準確合唱兩個聲部的旋律,正確處理好兩個聲部在節奏、旋律上的補充與銜接,以及力度的變化等等,感受歌曲的意境美,能夠在演唱之中表達出對江南美景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因此,音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出綠水江南的美麗景象圖片,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美好的情境之中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人心中的江南風景優美的意境。同時,教師為學生配上對應的音樂,引導學生去嘗試演唱,深化學生對這種意境美和韻律美的理解,促使學生能夠沉浸在歌曲之中,從而學生邊唱邊想象詩人描繪的畫面,融入自身的情感和體會,促進學生的音樂歌唱水平和能力有效的提升。
(三)合理選擇歌曲節奏
古詩詞的魅力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身為一名音樂教師,想要實現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融合,就要本身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才能合理的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進一步去掌握古詩詞的韻律,能夠讀出不同的詩詞韻味[7]。因為古詩詞的節奏不同,比如五言詩屬于“221”或者“212”的節奏;七言詩則是“2221”或者“2212”的節奏。因此,音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古詩詞歌曲,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節奏帶有情緒地去表達古詩詞作品,來增強音樂的美感,從而促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之中獲得身心愉悅的良好體驗和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詠鵝》教學中。音樂教師要讓學生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感受音樂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的藝術感染力,認識休止符、反復跳躍記號,能夠按照樂譜標記準確演唱歌曲。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用三角板、響板和手鈴為歌曲伴奏,邊唱邊拍打大腿打節奏,并且選擇適合歌曲的節奏去進行演唱。比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撥~清~波~!”的節奏,為歌曲增添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從而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技能,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和感知力,促進學生的音樂水平和音樂素養的發展。
(四)組織歌曲合唱活動
由于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歌曲節奏比較歡快,所以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曲的合唱,讓學生更為全面的理解與領悟古詩詞的含義。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將課堂徹底還給學生,充分激發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將音樂與古詩詞完美的融合,根據自己的演唱部分深入的挖掘和感悟,去進一步感受古詩詞和歌曲的美好,在實際的合唱之中能夠帶有豐富情感的演唱,并且配上表情和動作,充分詮釋歌曲的韻味和古詩詞獨特的魅力[8]。從而,在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能夠實現音樂審美和音樂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村晚》教學中。音樂教師要讓學生能夠用抒情優美的聲音,表現歌曲的寧靜,了解中國詩歌歌詞中透出的田園閑散文化,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與生活的情趣。因此,音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研究歌曲的二聲部,進行合唱的分工和動作的設計,嘗試進行歌曲的創編。比如,用“wu”模仿笛聲唱低聲部旋律,并加入身體的律動,或者模仿風的聲音用“du”和第一聲部,促使學生能夠常準自己的聲部同時,也可以聽到其他的聲部,避免學生的“跑掉”現象,從而讓學生在合唱之中去進一步感受故事的寓意和歌曲的意境,促進學生的合唱水平和音樂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與古詩詞的完美融合,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境界,讓學生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感悟力,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修養的提升,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通過音樂教師精心選取古詩詞歌曲,為學生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古詩詞能夠根植在音樂課堂之中,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之中汲取古詩詞蘊含的人生哲理,不斷強化學生的音樂審美和人文素養,從而為學生的今后學習和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建英.古詩詞歌曲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探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9.
[2]謝璐.小學音樂課堂中古詩詞歌曲教學研究——以廣西南寧市兩所小學對比為例[J].黃河之聲,2019,526(1):106.
[3]曾旭,楊藝,張穎,等.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古詩詞傳唱的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2018.
[4]陳明星.古詩新唱情韻悠長———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8(7):250.
[5]趙芷藝.中小學音樂課拓展——淺談音樂與古詩詞融合的嘗試[J].北方音樂,2018,38(20):230-231.
[6]蔣世瑾.古詩詞歌唱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9(67):174.
[7]謝俏聯.吟唱古詩詞,“荷”你在一起——“荷”詩詞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2):16+3.
[8]魯歡利.詩情畫意,樂在其中——淺談古詩詞與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融合[J].戲劇之家,2019,304(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