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奉準
關鍵詞:小學數學 ? 興趣 ? 綜合能力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而且小學生們的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作為老師我們如果只是單純的向他們傳授這些知識,他們難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進而會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難以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使老師的課堂效率下降,做一些無用功。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數學上的興趣呢?小學數學可以說是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從一加一開始,到定積分、不定積分等高等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說,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基本思維方式的階段,由此來看,小學學生學習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呢?事實上,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是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數學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接下來,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顯而易見,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數學是學生們初次接觸理科的一門學科,而數學思維在理科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小學數學是比較容易學習的,但是良好思維方式的卻是比較困難的。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活躍度的前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的思維會更加活躍,老師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能夠進一步提高。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呢。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老師在教,學生在學”,但是,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只是知道學習老師教授的知識而不能夠獨立思考,一味的去依賴老師,沒有養成良好的自我思考的習慣,老師不能夠準確的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做出準確的判斷,這對老師的課堂教學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另外,在很多時候會出現老師的授課速度快、授課內容多,當然,老師可能以為他們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不夠強大,而學生們往往會出于對老師的畏懼而不敢向老師提出這些問題,這就造成了學生們跟不上老師講課的步伐,抓不住講課重點這樣的情況。因此,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對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老師往往會存在一種敬畏心理,但是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畏懼”心里是遠遠大于對老師的“尊敬”心理的。但是,真正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老師與學生能夠做到互相尊重,因為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能夠增強自信,這對學生保持活躍的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三)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贊賞。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不論他的年齡、性別、國籍,很難想象有人會希望每一次見面時的“問候”是一段批評訓斥的話,當然,小學生們也不會例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對學生提出表揚,表揚的原因是多樣的,可以是因為學生的優秀,也可以是因為學生的進步,可以是因為學生的勇敢,也可以是因為他們的誠實;當然,對他們做出贊賞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獎勵一朵小紅花,也可以當面說一句表揚的話,可以在作業本上畫一個笑臉,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老師的贊賞是對學生表現的一種肯定,可以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去。
(四)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大多數老師會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更加的寬容,然而,老師的這種行為可能會使一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秀的學生降低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與“育人”應該是同步的,甚至更嚴格地來講,“育人”應該比“教書”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給每一位學生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的平臺,同理,對犯錯誤的同學進行批評教育時,也不能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差別對待,要對所有的學生做到一視同仁。
(五)合理利用現代科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使用,播放與課程相關的圖片、視頻、音樂等內容,來吸引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讓學生們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愛玩的年紀,合理的利用多媒體設備去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樂等內容,可以把學生們的吸引力從課外引入課內,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到應有的學習狀態中去,提高課堂效率。
(六)分小組討論。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自由討論,提前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自己尋找生活中與其相關的一些事例,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來營造一種自由向上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小組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來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階段,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傾聽。等到小組交流結束后,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我點評,互相點評,然后再自己總結小組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表現良好的地方,并對同學們做出表揚與鼓勵。
二、課外拓展
每一門學科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小學數學尤為明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將課本上的知識與課外內容結合起來,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從玩鬧轉移到課本上,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多媒體授課。前面提到過,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接下來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等,增強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利用多媒體教學,既是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又是將教學內容與課外內容結合起來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二)走出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們走出課堂。比如說,在學習加減法跟乘法除法的時候,可以通過利用一些道具來模擬交易市場,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通過對商品的買賣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來提高他們綜合運算的熟練程度。讓學生們走出課堂,放松自我,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從不喜歡到喜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讓他們先喜歡上有趣的數學老師,然后慢慢喜歡上有趣的數學。
(三)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的時候,要著重注意讓小學生學會獨立觀察,培養自己的觀察力,要讓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對事物表面的觀察,更應該要引導他們去透過事物的表象來觀察事物的本質。要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多層面來觀察事物,獨立思考問題。
三、實施個性化教學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統一化的教學很難促進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老師在學習生活中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行為,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對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同,教師應該實施分層教學,對于熟練程度較高的同學不僅僅局限于基礎題,而對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同學則要注重打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力基礎等方面來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青島版圖文并茂,情境設計新穎,有利于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但是因為有一些新知識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并沒有出現,卻在練習中出現,這就需在老師練習中講授新的知識,但是因為練習中的相關題目比較少,作為知識點來講不夠課程主要內容生動,作為練習題目來講數量不足夠用來練習,因此,就需要老師來針對學生們的特點來增加一些課程內容。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既要掌握好專業文化知識,有應該耐心的去引導他們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是學生們整個理科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培養基礎的時期,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掌握與學生們交流溝通的方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把老師當做自己的朋友才會讓之后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更高,讓老師的教學工作更加輕松,學生們的學習更加有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邑市圍子街道密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