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福玉 徐姚 姜峰 張炯 張玉伽
摘 要:本文講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對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實踐過程,分享了創業實踐中的體會。介紹了參加雙創訓練的同學在升學就業等方面所展示的優越性。
關鍵詞:新工科;雙創;實踐;就業
新工科建設的主體是高校。當前,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背景下,企業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工程教育必須主動適應。要面向產業需求深化雙創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積極探索綜合性課程、多視角解決問題的課程、交叉學科研討類課程,以學科前沿、產業和技術最新發展推動雙創教學內容更新,把內容陳舊課程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雙創課程。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過程。進一步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要求,充分發揮工程教育在師資隊伍、實踐平臺、行業協同等方面的優勢,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專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
一、新工科與雙創能力培養的緊密關系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同雙創能力培養”的立項,既是研究課題,要搞清楚新工科的內涵與規律,也是實踐項目,要付諸人才培養的實踐行動之中,也是改革方案,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體制,激發活力。從歷史規律來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要求工程教育的內容與模式發生轉型。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必須布局新工科建設,從而獲得未來競爭優勢。要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并結合雙創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在新工科建設過程中大膽實踐,探索學科專業設置管理的新范式。要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推進學校雙創教育的改革。高校要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充分利用好“新工科”這塊試驗田,推進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緊跟產業變革創新培養模式,強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讓企業直接參與到人才雙創能力的培養全過程。
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得已經不存在障礙,但學習動力、注意力變成了稀缺資源。必須根據學生志趣調整雙創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雙創教學效率和效益。要堅持并全面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推進高校學分制改革,探索建立與學分制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學籍管理、質量監控、考核評價等雙創教學管理制度,方便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進行學分認定與轉換,加快管理者本位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轉變。要加強雙創教學方法和雙創教學手段的改革。借鑒學習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豐富雙創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向學力”。要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雙創教學深度融合。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雙創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雙創教學方式方法變革。
為促進學校發展,必須優化配置校內資源,積極獲取社會資源,為人才培養創造更好條件。現在,高校面向社會匯聚優質資源的動力和能力還是不足。大學是開放的,要把辦學視野打開,推進校企協同、科教協同,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雙創教學資源,主動聯系和挖掘行業部門、科研院所、企業優勢資源,積極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統籌安排學生到實務部門、生產一線實習實踐。要推廣“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經驗。要推廣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要探索建立一批產學研合作示范學院。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國家級產學研合作示范學院,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建設一批協同育人、共建共享的實踐基地或工程創新訓練中心。
二、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 著力培育學生雙創意識
將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努力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具有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特質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制定專業培養方案,重構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納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按照“產出導向”理念,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職業需求,形成有特色的培養方案,每個專業設置2-4個專業方向進行分流培養。修訂培養方案,明確規定“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安排10學分的創新創業類必修課程,規定創新創業通識必修課2學分、創新創業通識選修課4學分、創新創業實踐4學分,形成“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學分轉換制度。
雙創教學機制改革,著力增強雙創教學管理,建立并實施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對學生在線課程的學習范圍、過程、認定程序做了具體規定,把創新創業學分作為必修學分納入培養計劃,設置創新創業與素質拓展綜合模塊,規定“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學科競賽、學術報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可折算為1-4學分。按照省里的規定,實施彈性學制,放寬修業年限,允許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鼓勵支持學生跨專業參與創新創業實踐。
注重教師發展,著力提升雙創教育能力,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雙創教學團隊和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兩支隊伍的建設,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打造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學團隊,著力提升教師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結合專業特點,重視吸收創新創業能力突出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家參與的創新創業教學團隊。選派骨干教師進基層掛職鍛煉,從政府部門、規模企業聘請人才來擔任兼職教授。重視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將教師到企事業兼職、掛職鍛煉納入考核,組織多次師資培訓。
依托校內外實踐平臺,著力提升學生雙創能力,制定《機電工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化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搭建校院兩級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實訓體系,為大學生提供充分校內外實習實踐機會,提升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雙創教學科研平臺大創實驗室與專業實驗室的資源優勢,實施全天候開放、預約開放、定時開放等形式,服務師生、社會創新創業實踐。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等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18年第四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隊伍達到52組;2018年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黑龍江賽區獲得二等獎。哈爾濱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榮獲優秀組織獎。
三、雙創教育為學生帶來的就業變化
雙創教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創業者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公益性的服務,為學生提供了幫助。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依法治企、依法興企,培養樹立精雕細刻、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克服浮躁情緒,培育創業勇氣,增強創業本領,持久創業、持續創業,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加融入、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要充分發揮經濟界參政黨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引導基地不斷優化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建立適應經濟規律、合法合規的盈利模式,持續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把學生“雙創”能力的提高。2014級、2015級參加大創的學生就業和升學能力都比較強,一次性理想就業100%,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四:結語
通過在新工科背景下,雙創教育活動的開展,得出了這樣一些結論:"雙創"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雙創"是擴大就業的有力支撐,"雙創"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雙創"是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創新,"雙創"是促進社會公正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馬振紅.“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探究[J].教育界2017(08).
[2]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由創業工作的意見[Z].
[3]邢善萍.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山東高等教育,2014(04):25-31.
作者簡介:
裴福玉(196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教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備案課題(項目編號:GJC131816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