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梅
【摘要】為保證護士具有專業知識,我國相關衛生部門要求從事護士職業的人必須擁有護士資格證。但是,現階段,如何通過護士職業考試成為護理人員的難題。本文基于護士職業考試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與婦科考題相關方向進行分析。按照護士考試大綱作為依據,對婦產科護理教學提出創新策略,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且,提出復習重點內容,以此提升婦產科護理教學質量,從而提升護士資格證考試率,為我國護理事業培養優秀人才。
【關鍵詞】護士執業考試;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我國從1995年開始,實行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到2009年時,護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當年就要考取護士職業資格證。近幾年來,護士職業資格考試不斷進行改革,在2017年實行計算機考試,有效避免抄襲事件。目前,對護理學校衡量的標準由護士資格證的通過率決定。因此,有效提升學生護士資格證通過率為目前教育重點內容。學生只有通過護士執業考試才有資格從事護理事業。針對此種發展現狀,我國護理學校應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全新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獲取護士職業資格證。不僅能夠為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培養優秀人才,還能夠提升學校知名度,有利于護理學校進行快速發展。
1 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趨勢分析
2011年以前,護士職業資格證考試大綱規定,在考卷中,婦產科護理學占的比例為15%。在2011年我國相關部門對護士執業考試進行改革,將婦產科護理學占的比例下調至13.9%。2017年,我國護士執業考試開始實行上機考試,并對婦產科護理學占得比例進行調整。婦產科護理學內容在專業實務中占15%,在實踐能力中占14%,考試題目分為較為簡單、簡單、較為困難、困難,比例為5:2:2:2:1。因此,在護士執業考試中,婦產科護理學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學生扎實的掌握婦產科護理學知識不僅提升考試通過率,還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2 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對護理教學影響
2.1 教學內容的影響
護士職業資格考試是護理人員必須要通過的考試,因此,我國護理學校根據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調整教學內容,主要以考試的內容作為教育重點,并以此作為基礎進行編制教學大綱。傳統的護理教學模式為五大類,護理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以及婦科護理,之后經過教育改革,將婦科護理中的內容進行調整,主要分為二十一章模式,基礎護理知識、護理技能、妊娠護理、分娩護理、產褥期護理等,其中的護理知識也由原本的單獨知識轉變為整體知識。并且,現在的護士職業資格考試更注重實踐能力的考察。所以,在婦產科教學中應注重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2.2 教學方法的影響
護士職業資格考試中有一部分是考察學生實踐能力題目,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衛生事業不斷進步,社會也在快速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各行業人才都要具備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在護士職業資格考試中實踐能力題目占分數比例越來越高,婦產科護理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時,應重視加強鍛煉學生臨床操作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實踐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應創新教育方式,使學生能夠適應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此應對護士職業資格考試。
3 基于護士執業考試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改革策略
隨著護士職業資格考試不斷進行改革,全新的考試方式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臨床實踐經驗。因此,婦產科護理學作為基礎學科,教師應根據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考試大綱以及考試方式,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以此提升學生護士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本文基于此提出婦產科護理學教育改革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3.1 以職業考試為導向創新教學方式
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應針對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考核目的,以及考試大綱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對婦產科護理日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課堂中,教師要注意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能夠采用合作學習、微課等教育模式改變傳統課堂教育模式,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全面提升護理能力。同時,教師能夠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與學生進行病例探討,使學生加深對婦產科護理知識印象,從而全面提升學生應對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能力。
3.2 以職業考試為導向調整教學內容
婦產科護理教師應掌握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教學內容,并能夠及時了解考試大綱的最新變化,根據考試大綱的內容研究教學方向,并將重點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并且,以此作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專業婦產科護理教學。對傳統婦產科護理教育中實用性不強的知識點剔除,并更新落后、錯誤的知識點,以此將婦產科護理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調整,使其更加貼近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除此之外,婦產科護理教師應研究歷年的考試真題,根據往年的真題內容進行研究,以此提升學生婦產科護理學習知識。使其在參與護士職業資格考試時能夠取得良好成績,獲得護士職業資格證。
3.3 以職業考試為導向改革考試方式
傳統婦產科護理教學在考試時,不重視學生的平時成績以及課堂學習情況,僅是重視學生的期中、期末成績,導致學生難以提升婦產科護理成績。因此,在此種考試制度中婦產科護理學教師應針對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考核,考試內容可以從歷年的真題中進行抽取。并且,在考試之前不為學生劃考核重點,要求學生自主復習,運用此種考試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更努力學習婦產科護理知識,從而扎實的掌握婦產科護理基礎知識。除此之外,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將其與考試成績結合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此作為標準,對其進行針對性教育,提升學生護士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3.4 以職業考試為導向鍛煉實踐能力
婦產科護理學中教師應明確近幾年來我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中重點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鍛煉學生婦產科護理相關操作,使其形成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能夠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婦產科護理工作進行了解,并且,帶領學生參與臨床實踐工作。在實習期間,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并加深學生對婦產科護理知識印象。在臨床實習結束后,教師能夠對其進行考核,以此提升學生護士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3.5 以職業考試為導向將知識點串聯
婦產科護理學中有較難理解的重點內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重點內容講解時,應抓住某個突破點,并將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此種教育方式,不僅提升課堂教學成效,還能夠使學生掌握護士職業資格考試重點內容,以此提升學生婦產科護理學習成績。如學生在學習女性生殖器解剖時,根據子宮肌層有血管的內容能夠充分理解產后出血發生依據。以此幫助學生掌握婦產科護理知識,使其形成知識網絡,應對護士職業資格考試。
4 結 語
綜上所述,學習醫護專業的學生獲得護士職業資格證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護士職業考試才能夠進入醫療體系參與臨床工作。同時,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效率的最重要標準。因此,學校應根據護考大綱執行教學內容,并改革教學方式。在婦產科教育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對其進行考前心理輔導,并帶領學生在臨床進行實習,幫助其積累實際經驗,以此加強學生對婦產科知識的掌握能力,從而有效提升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
參考文獻
[1] 黃燕婷,江曉思.基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方法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05):137-139.
[2] 雷雪蓮.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3):78-79.
[3] 簡 萍.基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改革婦產科護理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02):57-5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