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 要: 幼兒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不成熟,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引導。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當教會幼兒如何體會世界的真善美,教會幼兒如何付出愛及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愛。在家庭環境中,家長要言傳身教,做好幼兒的榜樣,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自主性和情商。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并實施幼兒教育,才會使幼兒身心更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 幼兒教育? ? 愛心教育? ? 家庭教育
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由教師和家長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且科學地對幼兒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對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引導和給予心理上足夠的關注。
1.研究現狀和目的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大集體,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關愛幼兒的情感教育,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地激發和強化幼兒的情感。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特長班,直接忽略“培養孩子興趣,為幼兒一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扼殺孩子自主活動、探索和學習的機會于搖籃之中,盲目追求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考慮問題時往往會不自覺地站在大人的立場,容易忽略幼兒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教育,使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是教師和家長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借此,我用一些實例談談幼兒教育的方法和成果。
2.研究對象:中三班幼兒
陽春三月,三八婦女節這天,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親人們的辛苦,我們組織了《我為親人獻愛心》的活動,提供幼兒們走近親人、奉獻愛心的機會。在活動中我們設置了情境表演,讓幼兒們演繹媽媽或者奶奶,從表演的語言動作中體驗關愛別人獲得的愉悅情感,同時讓媽媽和奶奶感受到幼兒對她們的關心,并讓這種演繹更真實地投入現實生活中。活動反響很好,家長倍受感動,覺得幼兒長大了,也懂事了,算是成功的一例。
3.愛心教育: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1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
教師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幼兒成長,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為幼兒樹立楷模。
這學期班上來了一名新幼兒,名叫濤濤,他的臉部和手部都因玩火不慎部分燒傷。我們對這個可憐的幼兒深表同情。其他小朋友們第一次看見濤濤都驚訝不已,目光呆呆地看著這張不一樣的臉。濤濤似乎已覺察到這些異樣的眼光,一直低頭不語,我撫摸著濤濤的頭說:“濤濤不怕,老師愛你,小朋友們也喜歡你,你愿意和他們做朋友嗎?”這時小朋友們被我的真情打動,紛紛舉起小手搶著說:“我愿意,我愿意。”這時,濤濤才有了進班后的第一次微笑。在以后學習生活中,我不斷給濤濤多一點關心和愛護,讓其他小朋友們打消歧視濤濤的念頭,主動給予濤濤溫暖和幫助。由此可見,教師的真情投入在幼兒愛心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在濤濤事件之前,我一直都在培養幼兒們關愛有殘疾及心理有陰影的兒童們,每年都會在五月十九日殘疾人日帶著幼兒接觸和幫助殘疾兒童,讓他們多奉獻自己的愛心。
3.2借助媒體培育愛心。
3月10日日本大地震,我讓幼兒們觀看新聞中救護、援助、服務、合作等方面的報道。讓他們了解地震的概念,懂得團結互助的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新發展,體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的扶危濟困、團結互助、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孩子們對祖國的概念還很懵懂,但“愛祖國”的種子已經深深地埋進他們的心田[1]。
3.3讓幼兒體驗愛心。
有一名小朋友不幸患上白血病,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這一情況,我和搭班老師組織“拒絕冷漠,傳遞愛心”募捐活動,孩子們紛紛獻出愛心。在老師們的榜樣作用下,孩子們踴躍捐款,獻出一份愛心,一雙雙小手帶著美好的愿望將愛心善款小心翼翼地投放到愛心募捐箱內。通過此次愛心捐款,孩子們學會了關心別人,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在幼小的心里播下了“愛”的種子,為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意識、社會責任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討論:周圍人如何愛自己,自己又怎么關心他人的。
和幼兒們討論話題,如:在家里生病了,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我的?如果在學校生病了,老師和同伴又是怎樣關心我的?當受到別人關心和幫助的同時,自己是怎么感謝的?如果爸爸媽媽或者同伴生病了,自己又該怎么做?爸爸媽媽辛苦上班,回家后自己是否搬凳,遞上茶水,拿好拖鞋給爸媽呢?在學校里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自己是如何幫忙的?孩子們在討論話題的同時,慢慢學會怎樣關愛他人,培養更多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4.家庭教育: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愛他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謂“身教勝于言教”,建議家庭和幼兒園經常溝通,教育上保持一致,讓幼兒在家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幼兒的愛心教育。家長是家庭中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幼兒是單純的,模仿能力極強,在人生旅途中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和言行上的模仿。家長要以身示范,做好幼兒的榜樣,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幼兒[2]。
4.1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和專注力。
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和成人有著很大區別,幼兒時期的思想都是非常活躍的,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家長很難準確掌握其心理動態。在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時,家長應當起到引導作用,一方面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重視幼兒記憶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動作發展和語言性發展。為了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培養質量,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應逐漸培養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文明禮貌,利用形式多樣的益智互動游戲讓幼兒全方位地健康成長。
4.2培養幼兒的情商。
實驗指出,大多數學習成績優異的幼兒智力和常人并無太大區別,在情商方面卻顯得突出。一般而言,幼兒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培養幼兒情商時,家長如果能夠有效指導和教育,增強自信心和積極性,把學習作為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幼兒在以后學習過程中將不需要家長督促提醒,自覺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為未來成功奠定基礎。
4.3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除了給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外,更應多聽幼兒的心聲,為幼兒的人格構建打下基礎,使其成為具有獨立性、自主性、社會責任心和自我認同感的人。家長應從小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不過多干涉幼兒的事情,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實施[3]:
(1)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家中長輩不要因為寵溺給幼兒喂飯,以免影響以后自主生活能力,應該教幼兒慢慢學會自己吃飯和洗碗,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清洗自己的手巾、襪子等小物品。
(2)家中有客人來時,要培養幼兒和客人打招呼、作自我介紹的好習慣。當幼兒因為羞怯和靦腆不敢在外人面前講話時,要引導幼兒大膽地迎向客人,和客人說話問好,使幼兒慢慢變得膽大、心細、禮貌、大方。
(3)家長應該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逐步激發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勵幼兒參加社交活動,多做益智游戲,在游戲中學會分享和團隊合作,讓幼兒玩耍時感受與人交往的快樂。
綜上所述,教師和家長在幼兒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幼兒園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對幼兒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發展有著突出而顯著的優勢。只有教師和家長協同努力,共同擔負起幼兒教育使命,才能使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黃玲軍.愛的啟蒙[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2):127.
[2]羅歡歡.淺析學前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J].神州印象,2018(3):79.
[3]駱秀曼.淺析當代嬰幼兒教育的方法及意義[J].亞太教育,201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