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艷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全面滲透,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逐漸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邁入到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下,數學課堂需要完成新的任務、達成更高的要求,充分展現學生主體,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所以,改進并創新教學方法以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數學教師所必須要完成的目標和任務。本文將從設置針對性問題、組織拓展性訓練、開展合作式探究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四個方面出發,全面分析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的影響,過去高中數學教師通常錯誤地將教學核心和重點錯誤地放在單純的知識傳授上,普遍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卻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最終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無法實現學生思維、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誤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特點為基礎,來探索各種科學、創新的教學方法,最終順利打造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設置針對性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提出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主體性探究。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嘗試依據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來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并選擇適當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此來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觸發學生的求知與探究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對問題展開思考、分析與探究,感受和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指數函數》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掌握指數函數的性質。為了促進學生們的組織探究,在本節課程的教學中,筆者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并重視學生們在探究之后的體會、總結、反思,在探究過程中,筆者通過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們的探究方向,問題如下:一批設備價值a萬元,由于使用磨損,每年比上一年價值都會降低b%,則n年后這批設備的價值為多少?已知x∈[-3,2],求f(x)=-+1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為多少?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圍繞問題展開思考,經過學生們的思考與分析,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設置針對性問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二、組織拓展性訓練,加強學生解題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解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則成為高中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對基礎知識、公式和定理的講解上,還必須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拓展性訓練。具體來說,數學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優、中、差不同層次,然后再結合數學基礎知識來設計層次化的拓展性數學解題訓練,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適合其能力發展的習題,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難題,最終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教授《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兩條相交直線的交點求法,為了加強學生們的解題能力,筆者針對本節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們開展了主題訓練活動。例題如下:求平行與直線x-y-2=0且與它的距離為的直線的方程。面對該例題,筆者先讓學生們對例題進行認真的審題,分析題干中的重要信息,篩選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后,再根據公式對例題進行求解。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拓展性訓練,加強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開展合作式探究,促進學生相互學習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強調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教學不再處于封閉和隔閡的狀態,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共同進步。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適當打破學生原本的個體競爭關系,遵循科學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發揮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其次,教師需要鼓勵、引導學生們圍繞著同個問題或者任務,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互動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資源共享和相互學習,最終在合作中達成共識,收獲理想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等差數列》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促進學生們的相互學習,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合作探究活動。在上課前,筆者來到教室對學生們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為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如下:100以內有多少個能被7整除的自然數?在等差數列-5,-3,-2,-,...的相鄰兩項之間差一個數,使之組成新的等差數列,求新數列的通項?任務布置完成后,各小組成員立即對任務展開討論,經過學生們的激烈討論與探究,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開展合作式探究,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四、教學內容貼合生活,挖掘數學知識原型
生活是數學知識產生的來源和最終的歸宿,如果能夠讓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更加貼近生活,那么便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拓展教學思路與范圍,注意觀察并搜集各種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挖掘生活當中的數學知識原型,以巧妙地融入到實際生活過程中,創設出真實發生過的場景,使學生能站在生活角度去理解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拋物線》這部分知識時,拋物線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是拋物線中蘊含的數學問題,是學生們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本節課程中,筆者結合生活元素展開對本節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們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新的知識。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教學內容貼合生活,挖掘數學知識原型,加快了學生的學習速度。
總的來說,打造高效課堂是擺在每位身處教學一線教師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同時也是更進一步地深化改革、優化教育的動力與保障。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樹立科學的觀念和思想,通過設置針對性問題、組織拓展性訓練、開展合作式探究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等策略的運用,來推動數學課堂的改革與優化,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取得教與學的雙進雙升。
參考文獻:
[1]杜向兵.探析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才智,2019(30):19.
[2]楊全成.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