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花 祁芝芳
摘 要: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時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有些錯誤是由于粗心、不認真造成的,有些錯誤是由于太難了不會做、沒聽懂所犯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做好小學生的指導工作,減少小學生因為粗心犯的錯誤,糾正由于不會做、沒聽懂所犯的錯誤。正確看待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犯下的錯誤,學會利用學生所犯的錯誤來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小學生在心理智力發育上還不是很成熟,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同之處,有些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比較快,有些學生記憶知識點比較快,還有一些學生邏輯能力比較強。同樣的有能力強的學生就有能力弱的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管是能力強的學生還是能力弱的學生都會犯錯誤,當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犯了錯誤,教師就要思考如何利用這些“錯誤”資源進行教學,以達到既不會打擊學生自信心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目的。本文就從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犯錯的原因以及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運用方法進行研究,對今后的數學教師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時如何解決提供參考。
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犯錯的原因
1.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在身心發展上比較薄弱,導致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課堂中所講的內容不能有效吸收消化,容易在課堂中做小動作,貪玩。久而久之,漸漸地就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不再認真聽講,老師所講內容聽不懂,從而經常在做題的時候犯錯。
2.教師講解方法不當
小學生在學生學習數學階段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在認知數學概念、生活實踐上都存在盲區。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對數學知識和概念的講解太深奧,難以讓學生理解。而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就會存在對數學概念的不理解。其次,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上就是一個生活小白,缺少實踐經驗,但是數學學習又需要學生去結合生活實際,所以,小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就很難理解透徹,深入理解。
二、教師對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方法
1.教師正確看待學生所犯錯誤,“以錯糾錯”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每天都要接觸好多數學公式、數學概念,甚至學習不同的解答問題的方法,不同的數學題型,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所以,出現錯誤很正常,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積累錯誤,“以錯糾錯”。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習中,學生容易把兩者混淆,這就需要學生把計算公式記錄下來,每次做錯的題也記錄下來,對比學習“以錯糾錯”。
2.允許學生犯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當教師提問時有些學生不敢直視教師的眼睛,就害怕被老師點到回答問題,還有就是在作業本上寫作業時,一只手一直按著作業本,遮擋題目不讓老師看見。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害怕犯錯誤被老師發現,怕被老師批評。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在發現學生犯錯時,不要批評學生,而要培養學生犯錯不可怕關鍵是要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觀念。也可以先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檢查,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解決不了再由老師講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3.善于發現錯誤,鞏固學生知識
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或是在做作業時時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會發現好像是學生粗心馬虎做錯了,一次做錯了可以說是粗心馬虎,但一直做錯那就得深究是不是學生在這一方面的知識點沒有掌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課堂和作業中的錯誤,理清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出現的錯誤,以便及時改正。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時,教師讓學生計算0.9+25=?時,有些學生算成結果等于34,教師以為是因為學生粗心沒有看見小數點,實際上是沒有學懂怎樣對齊位數進行加減。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善于發現錯誤,分析錯誤,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點,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犯錯很正常,教師要正確對待,利用“錯誤”資源,幫助學生修改錯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及時發現學生錯誤,分析學生所犯錯誤實質,用錯誤引導學生學會審題,認知思考,讓學生知識鞏固得更加扎實;同時,在利用“錯誤”資源的基礎上,提高教師自身數學素養,更加準確地利用錯誤資源,增強小學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宴鋒,李文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學周刊,2019(10):106.
[2]江永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教書育人,2019(5):74.
[3]齊雙才.正視錯誤樹信心,巧用錯誤提效率: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學周刊,2019(5):91-9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