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廣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當中,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內容,提高數學能力。課前預習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小學學生進行數學預習時,經常會出現多種問題影響預習效果,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課前預習指導經驗展開研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前預習;指導
隨著小學高年級數學的難度不斷增加,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學習效率,更能夠使學生更加精準地掌握課程當中的重難點,以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課前預習當中,也需要做到循序漸進。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指導,分別是:教給方法,學會預習;鉆研教材,調整教學;選擇內容,開放課堂以及把握原則,培養興趣。
一、教給方法,學會預習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當中,筆者經常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不會提前做好課前預習,而注重將看例題、讀公式的方式作為預習主要方式。這其實就是預習方法的缺失,學生預習的興趣和習慣沒有被培養起來。此外,如果教師沒有設定明確的預習目標,學生自然也無從預習。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數學當中有效的課前預習方法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展開:
首先,通讀教學內容,初步了解主要內容。即通過動手圈知識點等方式,將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一些概念、結論凸顯出來,為下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做好準備。然后,細讀內容,理解主要的數學知識。這是數學預習當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對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下一步才能夠更好地消化這些知識。第三,精讀重難點。在預習的過程當中對于所遇到的難點疑點進行深入思考,不一定非要理解,而是善于發現其中的問題,之后再帶著問題去學習,才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最后,嘗試練習。即通過習題來檢驗預習效果,反思漏洞。
二、鉆研教材,調整教學
學生在預習過程當中對于教材中的例題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此時教師還是針對例題進行講解,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力也不會集中,甚至會直接影響學生之后的學習過程,這就會導致課前預習不僅沒有提高學習效率,反而會影響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基于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對教學設計展開一定的調整,將時間更多地放在解答學生問題方面,突出教學的重點,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當然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鉆研,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選擇內容,開放課堂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自學能力還比較低,因此在一些比較困難的知識點的預習上,雖然他們也進行了課前預習,但是預習了之后也處于未知狀態,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好的效果,那么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展開有選擇性的預習。例如在六年級課程“圓的面積”教學當中,通過學生課前預習,很多學生都已經了解了圓的面積公式,但是當教師問起,這一公式是怎樣得到的,為什么要應用這一公式?學生就出現了困擾。那么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預習公式的來源。通過設置一個循序漸進的預習過程,所能夠達到的預習效果必然也會更加理想。
通過以上對課前預習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課前預習會受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的困難程度影響,預習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性選擇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才能夠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
四、把握原則,培養興趣
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前預習指導需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第一,少而精。指的就是課前預習作業的布置,一定要適當,并充分激發學生的完成興趣。而不是說給學生造成壓力。第二,清晰準確的目標定位。課前預習的內容要具體化,預習目標要精確化,這有助于學生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第三,向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實現對知識的探索和思維的開放。如果缺乏相關的問題,學生在預習時就無法確定自己預習的目的,預習效果自然也不會理想。第四,預習的形式多樣化。比如說讓學生在課本上記筆記,收集相關的資料,動手操作完成課前預習,在整理復習時,更是使用思維導圖來對知識進行整理。
總而言之,就當前而言,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課前預習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都存在著各個方面的疑問困惑。本文主要就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預習問題采取相關措施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預習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課前預習指導經驗展開了分析,本文內容可供相關人士參考。
參考文獻:
[1]胡傳峰.小學數學預習的重要性與教學指導分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10).
[2]李煌.芻議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J].新課程(綜合版),2019(3).
[3]賴偉鋒.試論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9(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