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軍紅
摘 要: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越來越多樣化,小學數學教師在素質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研究
小學數學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難免會有考慮不周到的情況出現,影響學生的思考。所以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應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創設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充分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并充分注重細節的設定,或者盡量避免復雜情境的創設,而進行簡單合適的情境創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中應創設合理情境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影響數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部分教學教師為了減少備課的時間和壓力,對課堂中用到的情境進行簡單粗暴的設計,影響學生的正常思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其中主要有情境創設脫離實際生活和虛假的情境創設較為嚴重。
例如,一位教師在關于“扇形統計圖”章節的教學課堂中提出情境:“我們的體育教師在對我們班級進行體育教學時,會對我們學生班級的愛好進行了解,比如同學喜歡的項目,有‘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等,不同學生愛好項目是不同的,教師為了弄清楚我們班級學生的運動項目愛好情況,可以選擇用扇形統計圖來進行統計。”有學生回答:“為什么體育教師不直接數數呢?那不是更簡單嗎?”這里因為教師對一個班級進行情境舉例,細節處理得不夠,導致學生容易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假如教師是以全校學生為基礎來進行情境創設,則容易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扇形統計圖的優點上來,從而在情境基礎上進行高效的扇形統計圖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情境創設時要貼近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角度,注重細節,從而達到采用情境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
二、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應考慮學生基本情況
小學數學的教學應該充分遵循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情境創設教學中,教師應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學情和年齡性格特征,從而進行情境的設計,在情境設計取材中,教師要注重增強情境中的趣味性,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感。
例如,在進行“數學廣角──數與形”章節內容教學時,教師在進行情境設計的時候,在充分遵循教材內容的教學方向指導時,考慮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乏味感覺和抽象思維程度不高的情況,所以應讓情境創設更具有趣味性。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的情境,讓學生看到更加直觀的圖像,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用不同顏色的圓點組成的三角形來體現等差數列。較強的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開始了教師的本節內容講解。再如,在教學“分數除法”章節內容時,教師采用了同樣直觀的多媒體圖片展示的情境教學方式,向學生呈現了分子分母的變化與對應圓形圖像的面積變化,從而高效地進行了“分數除法”章節的教學。
三、小學數學情境創設應源于真實生活
情境創設應該是學生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邏輯通順的生活背景。部分教師進行虛假情境的創設,僅僅減少了備課的時間,容易誤導學生僅僅遵循概念進行數學學習,脫離對實際生活問題的思考,對學生的數學學科素質發展影響很大。另外,小學生的思考角度常常令人意想不到,所以教師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細節設計的重視,從而達到通過情境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百分數(二)”章節教學時,創設情境:“一位同學打算在一小時內計算12道數學應用題,20分鐘內已經計算了8道,請問這位同學已經做了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個情境創設看似沒有問題,但是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得知六年級學生對這個情境的創設會感到巨大的壓力,“有誰會在20分鐘算8道應用題呢?”教師對學生進行情境創設的初衷是引發學生對數據百分制的思考,但是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情境創設屬于虛假情境,脫離實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隨后教師更改了情境實例,“一個水桶的容量是20升,一個水管的流量是每分鐘4升,水管向水桶注水,請問兩分鐘后水桶中水占整個水桶容量的百分之幾?”這個情境對于學生既接近于現實生活,又在細節處無暇可擊,將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中引入了百分制的計算。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適的情境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中,數學教師要注重情境實例的創建應基于教材,貼近生活,適合學生進行對特定知識點的思考,因此,小學數師的教學效果才能因為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而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子涵.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學困生能力提升為基本對象[J].學周刊,2017(34):110-112.
[2]劉彩紅.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試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內涵理解與有效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26-2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