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晨曦
【摘 ?要】 音樂欣賞課作為一門作為學校美育的重要環節,教學設計自然應當去追求有效性。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針對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教學設計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 中職教育 ?音樂欣賞課 ?有效教學設計
引言: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教學設計,是要求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進行綜合評定和設計的基本要求。要求學生們在音樂欣賞課學習當中可以陶冶情操,增強自身欣賞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
一、中職音樂欣賞課的發展現狀
目前,中職音樂欣賞課教學還是停留在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上,學生仍舊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形式枯燥,再加上學生自身的不重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而且,教師教學過程中選取的欣賞素材往往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產生共鳴。比如說:教師選用《黃河大合唱》作為欣賞素材,即使材料再怎么是經典之作,鑒賞方法不創新,也很難吸引學生興趣,反而如果選擇一些稍微現代化的素材,就能收獲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音樂欣賞課有效教學的探索
要想提高中職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說到底就是要從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開始,建立起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實踐式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可以在一個相對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同時提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減弱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培養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所在。比如說:之前的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五線譜的時候,會要求學生將五線譜先寫成簡譜,然后將曲子分節,談談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方式其實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他們很可能學習音樂都已經不是出自于興趣,而只是停留在完成學業的層面,這樣的模式會導致這種類型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反之,教師可以進行比較音樂教學,讓音樂鑒賞課成為真正的音樂鑒賞課。比如說:教師可以比較不同時期,不同的音樂家對于同一首曲子在演奏中為什么會有不同?他們對曲子作的細微改變,是怎樣傳達自己情感的?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加互動,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
另一方面要強調的是,教師教學必須結合實際。所謂的結合實際就要求既要結合學生自身身心發展的特征,同時也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要偏離主題。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至關重要。比如說,中職學生大多數年紀在15-18歲之間,很多學生平常接觸的最多的音樂種類就是流行音樂,但如果課堂中全是要求學生們去鑒賞古典音樂就顯得不太適合。教師選擇鑒賞曲目是要注意把握“適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發表的評論的評價要“適度”。同時,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語言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起畫面感,讓學生學會在鑒賞音樂中體會情感表達。讓學生不僅能學會鑒賞方法,也能掌握基本的對音樂好壞的判定能力。好的音樂可以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每一段曲調,每一句歌都能在你靜靜聆聽過程中慢慢在你腦海中形成一個畫面,而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的過程,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于中職音樂欣賞課有效教學設計的思考
提高中職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師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重視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時刻謹記,教學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能力,使他們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形成這種能力。
啟發式教學思維也應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們通過體驗思考,去探索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通過討論得到解答。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實踐者,主動融入課堂,主動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和感知能力。而關于結課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來要求學生進行反饋,在反饋過程中認真收集學生們的意見,將好的意見記錄下來,運用到之后的課堂教學當中去。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授課中學生也能吸收得更多。這樣的雙向促進,可以更好地幫助音樂欣賞課開展起來,讓音樂欣賞課打破從前在學生眼中枯燥乏味的老觀念,讓音樂欣賞課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值得學習的科目,讓學生們自覺參與到欣賞美、鑒賞美的過程當中去,讓音樂欣賞課也能成為受歡迎的科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音樂欣賞課的有效教學就是師生雙邊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環節。教師通過將課堂教給學生促進學生想象力、創新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在課程結束時給老師的反饋也能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和教學水平,并將這些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使用出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適應課堂教學,吸收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藝青.談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教學設計[J].大眾文藝,2016(5).
[2] 何慧敏.談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教學設計[J].教育界,2012.
[3] 謝華.談中職音樂欣賞課有效的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2011(7).
[4] 任明紅.淺談中職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設計[J].中學時代,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