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獨一
摘要: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教學已不能局限于教材里的內容,而是要更多地拓展課外閱讀來豐富學生的閱歷和知識,強化思維能力,提升個人素質,讓學生在人格、思想、心理上可以茁壯成長。而如何有效地指導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則是本文需要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生;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策略研究
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自然延伸,是學生突破自身局限性,豐富閱歷、拓展視野的最佳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思想品格的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對未來終身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新時代的教育者需要學會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這不僅是為了眼下的課堂學習成績,更是為學生將來能夠步入更高學府獲得更多榮譽打下的堅實基礎。我也積極地探索如何有效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具體策略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一、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想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必須先激發學生對內容的興趣,才能實現課外閱讀的價值。而如何激發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好的閱讀習慣,一些富有詩書氣質的教師就是最好的榜樣,能夠吸引學生效仿學習。其次在日常教學時,可以結合課內教材向課外延伸,在課堂上列舉一些優美的詩句,或是精彩的故事激發學生去課外繼續學習的熱情。現在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教師在課堂里可以放一些影視片段或紀錄片吸引學生觀看,不必拘泥于書本。比如近期大熱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是出自宋朝的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而人教版的初中課本里正有這首詩詞,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想辦法將兩者進行結合,以激發學生對李清照甚至古詩詞的探索興趣,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二、構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除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如果說興趣是埋下了閱讀的種子,那氛圍則是代表培育花朵的溫室。俗話說人以群分,當身處一個所有人都愛閱讀的環境下,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去讀書。所以作為學校要注重打造校內公共文化設施,重視圖書館的開放或閱覽室的管理,豐富藏書的數量,鼓勵學生多去借書讀書。學校可設置打卡獎勵,比如每月打卡次數較多者可免費獲得一本贈書激勵學生去圖書館借書的欲望。而作為教師,則應當在班級內部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可以在午休或課余時間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定期開班會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平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為他們推薦對應的課外書籍,以滿足學生對課外知識的需求。
三、培養日常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的強化離不開好的習慣,閱讀需要長久地堅持才能有所收獲,而如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教師進行明確的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一些心理特點對其進行培養,鼓勵學生多讀、精讀,并摘抄精華語句。可以建議學生制定一些完整的閱讀計劃,不要三分鐘熱度,而是貴在堅持。比如在一個月內計劃讀完多少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是否有好的語句摘抄,或者看完這本書有何收獲,根據這本書確定下一本想讀的書的方向等。有一個好的計劃才能去實行,在實行的過程中就能培養出好的習慣,閱讀是一個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要向學生灌輸閱讀不是為成績為教師而讀,是為自己,為了將來步入社會可以滿腹經綸、侃侃而談,可以變得更有學識、更有才華。這才是拓展課外閱讀的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精心策劃組織一些活動來檢驗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效,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互相分享互相交流,發現彼此之間在閱讀量上的差距所帶來的不同。舉辦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白課外閱讀的好處,感受閱讀帶來的提升。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錢衛華.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