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珍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點時期,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通過寫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培育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由于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生的思維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色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并提出具體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策略,旨在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寫作綜合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9)13-0178-01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for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hinese teaching, so teachers must pay full attention 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Through writ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ten language organization ability, further enrich students' thoughts and emotion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logic level. As students are unique individuals, students' think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in writ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students'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further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personaliz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personalized thinking,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hinese teaching training strategies, aiming to further enrich students' thinking cognitive level and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writing qualit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personalized
引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寫作應當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個性,所以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性思維融入寫作之中,進一步展示自己的豐富思想以及真情實感。但是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習慣要求學生進行盲目照搬給學生一定的格式,要求學生進行套用,但是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寫作教學存在一定的束縛,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通常是一些常見的空話或者是套話,缺乏自己的思考,也缺乏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培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水平,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做好日常閱讀素材的有效積累,才能夠逐步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1 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個性化教學特點
個性化寫作教學相比較其他教學特點而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選取感興趣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學生的思想以及觀察事物的角度都是獨特的,在語言文字的應用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形成特有的寫作風格。
2 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對于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而言,寫作是他們十分頭疼的事情,由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差,通常一句簡單的話寫的顛三倒四,也難以將自己的想法清晰準確的表達出來。加之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枯燥乏味的訓練式教學方法,在日復一日的寫作訓練過程中,學生會感覺寫作缺乏趣味,失去寫作熱情,并不知道寫什么。
2.1學生寫作素材積累匱乏。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尚未完善,在剛開始接觸寫作階段,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10分匱乏,由于學生受到年齡的影響,對于生命與生活的體驗難以豐富,尤其是觀察事物等眾多方面,觀察角度十分單一,難以全面的了解到事物的多元性,所以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有一定的影響。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獲取閱讀素材。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從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因為有限,所以學生寫作時語言辭藻空洞匱乏,也無法將寫作素材用于寫作之中。
2.2學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不豐富,缺乏對于真情實感的體悟,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缺乏創(chuàng)新性,千篇一律,缺乏情感。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套用他人文章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親身經(jīng)歷,所以文章顯得十分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缺乏課外閱讀積累,所以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較低。
3 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個性化培養(yǎng)策略
3.1引導學生通過生活與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趣事,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寫作,例如寫作題目可以是《我的同桌》、《我的爸爸媽媽》、《我最敬佩的人》等等這些是學生容易從生活素材中汲取到的內(nèi)容,學生也能夠感到有話可說,寫起來也十分順手。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引導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事情,也能夠為寫作素材打下夯實的基礎,學生在寫日記過程中也能夠豐富情感鍛煉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寫作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物,例如描寫秋天則可以從描寫一片葉子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葉子的顏色以及形狀脈絡等等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觀察的習慣,在寫作過程中采用多角度的進行分析,加強細節(jié)刻畫,逐步豐富寫作資源。
3.2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實感。優(yōu)秀的文章需要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源自于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以生活為背景的文章才能夠凸顯細節(jié)感動讀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扭轉(zhuǎn)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切記不要為了應付考試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應當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感興趣的事件進行描寫,使學生觀察細節(jié),采用多元化的角度以及寫作方法。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以及思維情感有所不同,對于事物的細節(jié)以及選取角度也有所差異。通過針對性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更好的表現(xiàn),寫作過程中流露真情實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技能。
結(jié)論: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思維,根據(jù)學生間的差異進行針對化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能力。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各類問題予以引導和幫助。通過結(jié)合生活化素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寫作認知,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實感。同時要扭轉(zhuǎn)傳統(tǒng)落后的評價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田翠. 小學語文作文的授課方法[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399-400.
[2]王永勤.基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