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微
摘要:企業融資策略與融資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相比其他因素來講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復雜性和交叉性。本文通過簡要闡述我國目前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的現狀和問題,展開對其創新點的討論,以期對我國企業新形勢下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的創新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融資策略;融資模式;創新
我國現階段的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大多借鑒于國外經驗,比如致力于通過借用政府的力量來對企業融資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引導,不斷建設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企業經營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但盡管如此,在企業融資過程中仍存在信息難以對稱、融資風險較大、成本較高等問題。因此,展開對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創新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我國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發展現狀及問題點
(一)融資渠道窄
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當前部分企業受融資渠道窄所限制,只能依靠自身資金積累來進行正常的企業經營活動,也就是說在企業融資資金中,內源融資部分遠高于外源融資部分,比例極不平衡,這種狀況非常不利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尤其是針對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比大型企業對內源融資的依賴性要高很多,經調查可知,該數據甚至達到了67%以上。此外,一個企業的經營年限和企業規模都對內源資金占企業整體資
金來源的比例產生影響,具體來講呈現的是反比例關系。而在西方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其往往會是外部融資大于內源融資,尤其是比較年輕的公司。由于內源融資遠遠不能滿足企業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額度,因此需要進行融資策略和融資模式的創新來改變這種現狀。
(二)非正規金融困擾金融市場
非正規金融指是未獲得政府批準并游離于現行制度之外的融資方式,比如職工內部籌資、民間借貸甚至是親友間借貸等,這種非正規金融存在更大的風險性和利益性,但我國現階段仍有部分中小企業在采用這種融資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受到地域性差異和民間信用體系建設的影響,比如在中西部地區發展畸形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整頓和查處非正規金融,盡管力度也是非常的大,但并未能從根本上鏟除這種融資模式,反而使其從更多的途徑滋生出來,融資模式已經由簡單的職工內部籌資、民間借貸和親友間借貸演變為企業內部集資、民營企業間融資、錢莊票號等,對我國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它也有積極影響,很多中小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融資,而內源資金無法滿足自身經營需求時,往往是這些非正規金融為其提供著金融服務,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會效益。
(三)直接融資難度較大
在新形勢背景之下,我國企業融資模式最大的發展趨勢就是直接融資,但直接融資也存在更多的難點。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不斷改革,逐漸推翻我國傳統的“金融抑制”政策,為金融市場提供良好的發育平臺,也就隨之出現了直接融資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金融市場還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直接金融為輔的融資體制,對我國傳統金融格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近年來,直接金融的優勢愈發明顯,并且隨著各項新制度的確立而逐漸蓬勃發展,但對于中小型企業還存在一定難度。
二、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創新策略
在新形勢下,大多數企業采用了“雙核驅動、三區統籌”的發展戰略模式,加快完成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內源融資能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還通過鼓勵企業發展股權融資的方式,推進項目融資在企業多領域的運用。同時,除了企業自身需要做出一系列變革之外,政府也應當不斷完善投資體制,將政府在投資基金應用和放大兩方面的作用擴展到最大化,盤活財政存量和增量。
(一)不斷完善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建設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部分企業資本結構中直接融資的比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主要依賴于銀行體系來進行企業融資。如此一來,不僅增加著企業的融資成本,還為銀行帶來了一定融資風險,導致企業極易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因此,應當全面了解金融市場體系,并對其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比如通過鼓勵有條件的股份制企業拓展直接融資的方式,來逐步提高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渠道。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是應積極發展債權投資、股權投資等融資工具;二是支持重點領域采用公司債券等方
式來籌措資金;最后是政府應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并將所籌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建設。
(二)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想到作用
根據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可先發展封閉式投資基金,再逐步向開放式投資基金模式轉變,最終完成以公司型為主的過程。在銀行資金產業中的投資基金方面進行金融制度創新,吸引外資加入產業投資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將基金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三)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模式創新在當前的商業領域,電子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商業模式,甚至是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以互聯網技術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對傳統的融資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近年來,互聯網融資在全國發展迅猛,盡管在監管和安全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應大力支持和推動P2P網貸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建設等方式來對融
資模式進行創新,促進互聯網融資良性發展。
三、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策略及融資模式發展趨勢
(一)提高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目前,雖然64%以上的企業因為處于成長期或初創期企業內源融資能力有限。但是內源融資是大多數企業進行工業項目投資優先選擇的融資模式。隨著企業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內部逐漸形成有效的自我積累機制,內源融資能力會得到不斷促進和提高。
(二)不斷豐富銀行信貸
隨著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平臺審批和執行電子合同,再加上互聯網融資模式和民間借貸的競爭作用,銀行信貸辦理手續越來越簡化。另外,加快擔保體系建設,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工業項目建設等措施,將為企業進行銀行貸款帶來便利。
(三)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
在目前國內形成的以主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等多層次格局下,未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介機構和投資機構以及豐富衍生品市場將進一步完善,這些都將大大降低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所需的門檻。同時,政府也將順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健全激勵機制,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更好地滿足其融資需求。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之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興起,不斷對我國現有的企業融資策略和融資模式帶來挑戰,企業融資環境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不斷分析和探究,通過多種途徑的改善和創新,保證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吳海燕.光伏企業融資模式及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速讀(下旬),2017,(1):241.
[2]李人晴,許嘯平.以核心企業為信用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初探——以蘇寧云商為例[J].物流技術,2018,(6):121-125.
[3]安琴,熊坤,楊聲蓮.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其主體關系研究[J].開發研究,2018,(1):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