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校企合作開展協同育人實踐中、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接汽車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采取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措施,從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建、實訓基地的建設、師資團隊的重構等方面解決問題。
【關鍵詞】汽車行業 崗位能力 人才培養 實訓基地 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B-0085-02
2010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強做大做優廣西工業的決定》和 40 個配套文件,明確了要優先重點發展食品、汽車等 14 個千億元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做優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節能與環保四個新興產業,形成“14+4”的產業集群。廣西先后引進了一汽、上汽和通用汽車等行業的巨頭,與廣西的地方汽車企業進行了資產重組,推動了廣西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汽車維修、汽車銷售等行業的迅猛發展。因此汽車銷售和維修等企業崗位需要更多技術技能人才。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響應政府提出職業院校服務當地經濟的號召,對接企業需求。針對學校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教學體系的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相脫節,專業教師沒有將企業崗位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實訓基地條件不能滿足學生技術技能學習和訓練的需求等主要問題,進行了突出崗位能力的技能人才培養的探索。為了培養服務廣西本土汽車產業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學校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主要實踐過程如下。
一、創建“崗位引領、四段提升”人才培養模式
本著立足廣西汽車產業,與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開展合作,開設各類教學冠名班和學徒制班。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相對應的汽車機電維修等 5 個崗位群為主要研究目標,分時段、分步驟地建立和完善了“崗位引領、四段提升”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派出技術指導教師,實施企業化管理。營造真實工作情境,讓師生在實訓教學中按企業標準開展實訓教學,使專業實訓教學對接生產過程,課程內容對接企業崗位。教學中突出崗位能力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實現畢業生“上崗零距離”,有效解決職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教學難題。
2011 年,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為契機,完善了“崗位引領、四段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如圖 1 所示)。
“崗位引領、四段提升”指在崗位需求的引領下,在校企兩個平臺的共同培養下,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兩個教學地點分段式實施模塊化、項目化的教學,從而在三年時間里形成四個成長階段,分別對應“學生”“學員”“學徒”“員工”四個職業階段。每個階段的人才培養都有針對性,學生在學習中,專業技能得到分段式的提升。通過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學習,逐步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首崗勝任能力。
二、構建了“三向對接”學徒制課程體系
在原有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結合地方經濟及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明確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將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項目化,構建了更適應汽車專業集群技能人才培養的“三向對接”學徒制課程體系。
“三向對接”指在專業課程項目化的理論指導下,調整課程體系、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將其分類并細化成若干工作項目,對相應的技能要求重新做出修改和完善。分別對應到企業內部認證、技能等級認證、職業技能大賽要求中去,使課程體系同時對應企業內部認證、技能等級認證、職業技能大賽三大方向;使課程標準與企業內部崗位技能認證標準、中級技能等級認證標準和大賽技能標準實現無縫對接。通過實踐,很好地解決了更寬口徑的人才培養問題。
在“三向對接”學徒制課程體系中,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依據汽車產業領域的職業能力和相關工作任務要求,按課程體系需要把企業內部認證、技能等級認證、職業技能大賽三大方向結合起來進行課程和教材的開發,讓學生在學徒制的框架下“做中學,學中做”。
在“三向對接”學徒制課程體系理論指導下,由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共同使用一套同時適用于學校和本企業的項目化教材。無論在學校的“校中廠”教學,還是在企業的“廠中校”中教學,都使用這套教材。在實踐過程中,學校與多家企業合作,編寫了 7 本相應的專業教材,并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
三、校企共同構建“雙崗雙聘”的“匠師型”教師隊伍
以校企合作為基石,以能力為核心,以人才引進和項目培訓為主要途徑,以機制建設為保障,以提升專兼職教師隊伍素質為目的構建了“校企融合、項目引領、共培共管、互惠雙贏”的“雙崗雙聘”的教師隊伍。
在“雙崗雙聘”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匠師培養工程”。采用“三級培訓、項目載體、共管共培、以崗互派、雙棲兩用”等措施,將培訓“化整為零”“積少成多”,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培養教師隊伍。通過校企共同培養,極大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使教師由“老師”“師傅”逐步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師”轉變,成為適應現代學徒制的“匠師型”教師。
“雙崗雙聘”教師團隊成員同時具有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外聘職員的雙重身份,或者同時具有企業工程師與學校外聘教師的雙重身份。學校的“講師”同時成為“工程師”,企業的“工程師”進入學校的“雙師”系列成為“講師”“客座教授”“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學校與企業、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人員互補共進、聯合服務。目前有 10 名專業教師被聘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技術培訓講師,企業的 11 名技術人員成為專業實習指導教師。
四、創新踐行“教學+服務”實訓基地的合作模式,校企融合打造共建共享的“雙主體育人”實訓平臺
參照企業生產環境建設與企業對接的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將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生產線、經營管理模式引入校內,建設校中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企業的崗位能力。同時與企業合作,共建校外企業實訓基地,建立現代學徒制、校企共育人才的實踐教學平臺。目前,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廠,廠中校”式的實訓基地 8 個,滿足學生和企業員工職業技術技能學習和訓練的需求。
實訓基地由校企共建共享,由基礎技能實訓基地、綜合技能實訓基地、崗位技能實訓基地組成,適應“三階遞進”的教學體系,可同時滿足教學與對外服務(見表 1)。
五、獲得的成果及應用效果
突出崗位能力的技能人才培養實施以來,共引進研究課題和專業建設項目 18 項,校內 65 名專業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轉化教學成果 71 項,收益學生眾多,成效顯著。
(一)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從 2010 年至今已經培養汽修、數控、模具專業學生 8600 多個。近年來,專業教師參加技能比賽獲國家級三等獎 2 項,省部級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5 項、三等獎 8 項。近 5 年企業滿意率平均為 82.55%,畢業生就業穩定率平均為 81.30%。
(二)教師隊伍質量顯著提升。總體上,隊伍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雙師型”教師達 90% 以上,專業教師教科研成果獲國家級二等獎 1 項,省部級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1 項;教師編寫并出版了教材 23 本,發表論文 42 篇。
(三)促進學校事業快速發展。2017 年汽車專業集群發展為包含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裝飾與美容、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 4 個專業,在校生 2800 多人,并于當年建成 1 個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汽修專業群建設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技術培訓基地等 8 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辦學實力增強。
【參考文獻】
[1]孫佳鵬,石偉平.現代學徒制: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難題的良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7)
[2]陳 嵩.現代學徒制的推進——上海市首批11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趙志群.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與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09(36)
[4]徐國慶.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1)
[5]王 星.技能形成的社會建構——中國工廠師徒制變遷歷程的社會學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汽修專業學徒制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6A099);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現代學徒制下中職汽修專業‘共享性崗位技能項目化課程的探索與實踐”(GXZZJG2018A003)。
【作者簡介】周寶譽(1970— ),男,廣西貴港市人,高級講師,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機械交通系主任,專業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教學管理、機械與交通類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