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要:本文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x”證書試點制度為背景,剖析現階段我國技工院校“雙證書”畢業制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湖南益陽高級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為例,提出了技工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應對策略,進而為技工院校開展多樣性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技工院校 雙證書 職業教育 教育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將職業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提出在職業院校啟動實施“1+X”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積極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學生多元化成長。“1+X”證書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職業教育克服了職業教育普教化和技能化的不足趨勢,有利于實現職業院校學生育訓結合的新型培養模式。
一、研究緣起
技工教育作為重要的職業教育組成體系,其作用越顯突出。多年來,技工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直采用的“雙證書”人才培養制度,“雙證書”培養模式與現階段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所提出的“1+X”證書制度具有相似性。“1+X”證書制度中的1仍然是指學歷證書,x則指獲取的本專業、相近專業或跨界領域內的一個或多個技能等級證書,以此來提升學生就業創業本領。如何完善“1+X”證書制度,成為下一步技工教育的重點工作。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經驗,筆者從多年從事技工教育的經驗出發,結合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對“1+X”證書制度進行闡述。
二、技工院校“1+x”證書制度存在的問題
截止到2018年,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500多所,在校生300多萬人。面對龐大的在校生人數,我們必須面對一系列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考生來源途徑多元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年齡偏小,對專業認知、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的看法比較單一;自信心不足,學習動力不強等。這些問題導致了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與普通教育人才培養存在明顯異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技工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為主,還是以培養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技工教育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在有限的學習周期內,是根據所學專業培養嫻熟的技能為主,還是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主?針對學生學習現狀,是否愿意在修完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學業的同時,選擇相近專業或跨界專業開展學習?
第二,針對目前的技工教育師資和教學管理,能否勝任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條件?學校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制度、師資力量等因素,能否支撐“1+X”證書制度的實施。
第三,實施“1+X”證書制度后,學生考取的一個或多個證書,是否能得到企業認可,是否可以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呢?
上述問題已經成為了現階段技工院校乃至同類職業院校無法回避的問題,完善技工教育“1+X”證書制度,培養出貼近企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技工院校“1+x”證書制度改革對策
為提高技工院校“雙證書”的含金量,避免流于形式是現階段推行“1+X”證書制度是技工教育辦學關鍵。在開展“1+X”證書制度過程中,筆者以湖南益陽高級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改革建議:
1.生源及學制改革
技工院校生源復雜多樣,既有初、高中未畢業的學生,也有大中專甚至碩士回爐深造。基于層次的多樣性,需要靈活設置學制,便于規范技工院校教育,從源頭上提升生源質量。
(1)初中未畢業學生學制改革。針對未完成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初中生源,編入技工院校初中預科班,圍繞部分公共基礎課程進行繼續學習,學習周期為一年,經過考核合格后正式注冊為技工院校在校生。
(2)初中畢業生學制改革。針對初中畢業生源,提供三年制中級工和四年制高級工兩種學習層次,畢業分別考取相應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和畢業證書。三年制中級工學生可以在第二年末或第三年初重新申請注冊高級工,即由三年制的中級工變為“2+2”模式高級工。
(3)高中未畢業學生學制改革。針對未完成三年制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編入技工院校高中預科班,圍繞部分課程繼續學習,學習周期為一年,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注冊為技工院校在校生。
(4)高中畢業生學制改革。針對完成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提供兩年制高級工和四年制預備技師兩種學習層次,畢業分別考取相應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和畢業證書。
(5)高等學歷畢業生回爐學制改革。針對部分有技能需求的大專生、本科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可以直接注冊為技工院校正式學生,提供學制為一年的高級工和學制為兩年的預備技師學習層次,畢業后考取相應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并發放技工院校畢業證書。
2.適度的專業交叉學習改革
為加大專業交叉學習,可以將機械類傳統專業與汽車類專業或電氣類專業結合,升級轉型后應對市場需求。針對汽車類專業可以升級為鈑金專業,通過學習鉗工類、焊接類的基礎知識,外加汽車的專業知識,考取“畢業證(汽車維修)+鈑金工”或“畢業證(汽車維修)+焊工”或“畢業證(汽車維修)+電工”的“1+x”證書模型。
專業交叉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立足于本專業學習的同時,貼近市場需求,形成“一專多能”的技術人才培養目的。而不是x證書越多越好,避免出現盲目考證,最后造成“多而不精”的現狀。為解決此種現象,在考取資格證書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改革。
(1)三年制學生證書改革。針對初中三年制學生,畢業時考取畢業證書和本專業具備中級(四級)職業資格的證書。對于部分優秀學生,可以適度選修部分相近專業或跨界專業初級證書。三年制初中生源學生“1+x”證書為:“畢業證書+本專業中級(四級)職業資格證書(必修)+相近或跨界專業初級(五級)職業資格證書(選修)”。
(2)四年制學生畢業證書改革。針對初中四年制學生,畢業時考取畢業證書和本專業具備高級(三級)職業資格的證書。對于部分優秀學生,可以適度選修部分相近專業或跨界專業中級(四級)證書。四年制初中生源學生“1+x”證書為:“畢業證書+本專業高級(三級)職業資格證書(必修)+相近或跨界專業中級(四級)職業資格證書(選修)”。
(3)兩年制學生畢業證書改革。針對高中兩年制學生,畢業時考取畢業證書和本專業具備高級(三級)職業資格的證書。由于學習周期較短,對于部分優秀學生,可以適度選修部分相近專業或跨界專業初級(五級)證書。兩年制高中生源學生“1+x”證書為:“畢業證書+本專業高級(三級)職業資格證書(必修)+相近或跨界專業初級(五級)職業資格證書(選修)”。
3.人才培養與教學管理改革
為滿足部分跨專業學生學習的要求,在教學管理方面,要提供一定的師資開展專業培訓。此外還需要從學習時間、選課制度、學分等方面進行改革,為實現“1+x”證書制度提供保障。
(1)師資方面。能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跨界學習提供可能,承認跨界學習的難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探索跨界學習的人才培養方案。
(2)教學管理方面。提供可供學生選擇的專業進行跨界學習,并在教學管理、成績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實現制度化,保證跨界學生學習過程中,在不影響本專業學習的同時,積極提升“一專多能”的目的。
(3)學生考核方面。對于相近專業或跨界專業學習學生,其考取的x證書作為其學業成果和畢業鑒定的重要部分,可以將本專業資格證書所占成績比例定為60%,相近專業或跨界學習取得證書占成績比例定為40%,提供學生開展跨領域學習的主動性。
4.校企合作改革
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企業能工巧匠與學校教師的雙向流動。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參與人才培養,讓企業人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現技工院校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內在美,轉變企業對技工教育的傳統看法。此外,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考取企業認證的員工培訓提供可能。具體做法如下。
(1)訂單班模式開展企業認證證書制度。與企業建立訂單班,組織學生考取有企業廠家或企業內部培訓機構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實現“畢業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企業認證資格證書”的“1+x”證書制度新模式。
(2)考取企業崗位需求證書制度。例如針對某機械類企業,其員工崗位要求具備機械加工能力外,還需要具備焊接加工能力。此時,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鼓勵學生考取機械加工專業證書和焊接加工專業證書,其證書模式變為“畢業證+機械加工職業資格證書+焊接加工職業資格證書”模式,達到一專多能且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的。
四、小結
技工院校多年來一直采取“雙證書”畢業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在國家“1+x”證書試點制度出臺背景下,通過在生源及學制改革、適度的專業交叉學習改革、人才培養與教學管理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改革,可以實現學生“一專多能”的育人目的。在實施“1+x”證書制度過程中,需要結合人社部門、行業企業和學校三主體,特別是引入了第三方登錄考核評價機構,改革專業標準和考核機制,督促全國技工類學校在標準的考核機制下提升教學質量,進而提升畢業證書質量,從而為企業輸送更多的高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