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花
摘要:學習離不開生活,小學語文的教學更是離不開生活。小學語文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好理解課文所講的內容。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把學習和生活相互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思考,在學習中思考生活。本文通過對生活化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這種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進行了分析,期望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有所作用。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一、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
生活化理念就是把死板的課本內容與生動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得學習不乏味,讓學生感受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的教學模式。把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人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中,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意義深遠。
(一)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在學好語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僅限于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對精神品質和對待事物態度的培養往往會忽視,這就導致了學生學得不積極,教師教得也無趣,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初心。但在教學中將生活化的理念融人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把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建立聯系。把生活中的點滴當作素材積累下來,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同時加強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習,在生活中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加強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在學習時,對于課文中一些內容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難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生活化理念融人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有的放矢,加強學生的理解。
(三)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對自己的控制力不像成人一樣,所以很容易造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需要改善教學方式,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教師為了提高語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的環境,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始終充滿興趣。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得學生樂于自主學習,學生只有擁有自主性,才可以把語文學會、學好。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社會經驗去引導學生,加強課堂學習的效果。
二、將生活化理念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創造生活化的故事
小學生充滿著好奇心,對于有趣的故事總是充滿著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與生活相關的故事,根據生活中的內容創造吸引學生的小故事,從而引入課本內容。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去創造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主題。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安排實現生活和教學的完美結合,也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自己,活躍課堂氛圍。如對于《小馬過河》這個故事的講解,教師可以根據故事中小馬的表現來編寫兩則完全相反的故事,一個是“迎難而上”,另一個則是“知難而退”。通過兩則故事的對比,向學生講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進而告訴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應持有的態度。把故事放到生活中去,提煉道理,再將道理應用于生活中去。生活化理念的融人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對生活化內容的情景再現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來源于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用藝術化的手法進行了改寫。這些文章通過精彩的描繪,賦予學生美好的畫面,在其腦海中展示出美麗的場景。為了讓學生有更真實的感受,教師應該對課本中生活化的內容進行再現,帶著學生跳出文字的束縛,走進生活中來,從而使得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教師在教學生《燕子》時,可以帶學生觀察燕子,既可以觀察實物也可以借助標本,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到燕子的棲息地去看一下,了解燕子是如何搭建自己的巢的。通過觀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小片段,從而加深對燕子的印象,加強對課文中描寫內容的理解。通過真真切切的觀察,學生對燕子的喜愛之情被喚起,這種喜愛之情可以在之后的寫作中真實地表達出來。
(三)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教師要熟悉課本內容,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課文中所包含的生活素材,然后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同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與此情境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內容,制作成動態的圖集在上課時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不僅停留在聽和讀的感官上,加入了看,在視覺上的直觀感受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海洋動物的時候,可以搜集許多海洋生物的圖片,還有許多美麗的海底照片,讓學生了解真正的海底是什么樣的環境,真正的海洋生物都有什么樣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與海洋相關的圖片,在尋找中掌握課文內容。
(四)教學活動生活化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應該把目光放長遠,將課本內容向外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去學習和應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如果學校允許的話,教師可以帶學生出去看看,教學的場地不能只是教室,教學的內容也不能只是書面的文字。帶學生去博物館、文化館等各種地方參觀,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得其對課本教授內容有切身感受。教師組織各種實踐類的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結束語:
總的來說,要把生活理念融人語文教學工作中去,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學語文和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積累語文教學素材,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席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10):84-85.
[2]張海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9(08):141.
[3]夏佳萍.針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2018(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