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摘要: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而導入是課堂的開端,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如一部戲劇的“序幕”。“序幕”越是有趣,越是能引起觀看者的注意,觀看者就越是有將戲劇看下去欲望,而我們的課堂就是一場戲劇表演,為了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早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最佳狀態,讓學生有繼續聽課的欲望,那么課堂的導入就是一個重要的“序幕”。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現有的教學媒體等因素列舉了部分課堂導入的方法和實例。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導入;實驗導入;故事導入;聯系生活實際
一個好的導人能夠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產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開啟思維,引發學習動機,并且還能起到承前啟后,建立知識聯系,為課堂的教學和學習鋪平道路,同時能提高整節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我們必須對課堂導入進行深人研究,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現有的教學媒體等因素,針對高中化學課堂導人的方法,簡單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實驗導入法
化學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實驗導人法是化學學科的亮點、特色,我們在化學課堂上一定要充分利用實驗。特別是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化學實驗,是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喚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在實驗導人法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語言講解和實驗相結合,盡量讓學生一起參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I:俗話說:水火不容,所以消防員救火一般都是用水或二氧化碳。但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不信且看,這是一瓶可樂,里面的有二氧化碳氣體、有水,我將用這瓶可樂來點火。這里有一團棉花,放點淡黃色的粉末,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演示實驗)。這并非魔術,而是科學,棉花為什么會燃燒起來呢?無論是可樂里的水還是二氧化碳,都是用來滅火的呀,是誰點燃了棉花呢,是它(展示過氧化鈉試劑瓶)我剛才在棉花里包裹了這種淡黃色粉末,這是一種鈉的重要化合物——過氧化鈉。
案例I:點燃蠟燭一般都用火柴,但是今天我將用濃硫酸點燃蠟燭。演示實驗:預先在蠟燭燈芯周圍放置少量蔗糖和氯酸鉀混合物粉末,用滴管向吸取濃硫酸,滴在蠟燭的燈芯上,蠟燭被點燃。濃硫酸能點燃蠟燭,那么稀硫酸能點燃蠟燭嗎?我們再來做一個對比實驗。(演示實驗)都是硫酸溶液,為什么濃硫酸能點燃蠟燭而稀硫酸卻不能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故事導入法
教學是一種藝術,衡量教學藝術水平的標準之一是教師把課講得生動形象,深人淺出。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寓意深刻又幽默的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課形式,這是眾多課堂導人方法中最受學生歡迎的之一。在故事導人法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要有真正講故事的感覺,要通過故事和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案例I:在化學史,有一個里程碑式的發明,那就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大家都知道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由誰發明的嗎?對,那就是門捷列夫,門捷列夫和法國的化學家德布瓦紹德朗還有一段小故事。故事發生在1875年,法國的化學家德布瓦紹德朗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鎵,并公布了他所測得的鎵的主要性質。不久,他收到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信,信中祝賀了他的發現,卻又指出鎵的密度的數值是錯誤的,應該在5.9-6.0之間,建議重新測定。“不可能呀,要知道當時世界上只有我手里有一小塊金屬鎵”,德布瓦紹德朗不相信會有這樣的的事,回信說不會錯。但門捷列夫再次去信,堅持自己的觀點。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德布瓦紹德朗重新提純了鎵,測得密度為5.94,與門捷列夫的預測驚人相似。那么門捷列夫為什么就能預測鎵的密度大小呢?實際上他就是利用自己發明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對未知元素的性質進行推理。既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這么厲害,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
案例I: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富婆鑲了一個金牙,但有一次因意外事故,她的金牙旁邊的一顆牙齒破碎,牙醫為她補了一顆不銹鋼牙,金牙和不銹鋼牙緊密挨著,大家可以想象那個畫面有多美。但是從那次意外事故之后,富婆就留下了“后遺癥”,經常夜間失眠、頭疼欲裂、心情煩躁,為此她拜訪了很多當地的名醫,使用當地最先進的儀器來檢查,但是都無功而返。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一位年輕的化學家,化學家很快就找到了她的病因。你想知道這位富婆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嗎?年輕的化學家又用什么方法解除了她的煩惱呢?學完今天“原電池”這節課,大家就能知道答案了。
三、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法
化學是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如果能運用一些生活常識來引入新課,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案例I:(預先準備好一個剛削好的蘋果和一個削了很久的蘋果;一杯剛泡好的綠茶和一杯泡了很久的綠茶;一顆嶄新的鐵釘和一顆生銹的鐵釘。)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剛削好的蘋果是這樣的顏色,有點偏綠的顏色,時間放久一點就變成了這樣的顏色了。再有生活中剛泡好的綠茶放久了就變成了這樣的顏色。嶄新的鐵釘長期放在空氣中就會生銹變成這樣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氧化還原反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類化學反應。
案例I: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用一只手的手指掐一下另外一只手指的指甲蓋,大家觀察一下,能不能迅速地變回你指甲蓋原來的顏色。如果不能快速地變回原來的顏色,說明你可能貧血,貧血的種類有幾種,其中一種就是缺鐵性貧血。如果患有缺鐵性貧血,我們可以吃一些補鐵的食物,例如,木耳、海帶絲、皮蛋瘦肉粥、豬肝等等。如果貧血較嚴重的話,就可以吃一些貧血的藥,例如,乙酸亞鐵片,而在這個藥物的服用說明中說到了:與維生素C一起服用效果更好,那么為什么亞鐵鹽與維生素C一同服用就比較好呢?維生素C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鐵的重要化合物。
關于課堂的導人方法還有很多種,例如,設問導人法、實物教具導入法、復習導人法、熱點新聞導人法、音樂導人法、直接導人法等等,但是無論是哪種導人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服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所講授內容的特點來選擇最合適的一種導人方法,如果有一個亮人耳目的導人,一定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提高其學習主動性。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路,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學習新課,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邵細芳,歐陽氰.淺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N]景德鎮高專學.報.2002(03).
[2]肖榮,黃宏新,車云霞.論課堂導入及其設計[N]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