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芳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課程改革的高頻用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影響下,我們在學科教學活動中也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培養學生政治素養的有效路徑,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給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本研究以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作為立足點,分析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希望研究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核心素養;生活化教學
引言:
為響應新課改號召,高中政治教學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教學活動要反映學生生活背景與實際,著眼于高中生發展需求,引領高中生認識社會、融人社會。但是實際教學環節中,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限制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升,上述問題需要引起廣大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者的重視。
一、關注時事,培養政治認同素養
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他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時政政治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高中政治學習中,學生首先需要具備的就是政治認同素養,深刻領會國家大政方針,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生活發生的可喜變化,堅定跟隨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發展路線。在《民族精神》的教學中,我采用了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素材,創設了具有生活氣息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思考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長征最后能取得勝利的原因,從而引出長征精神,進而分析弘揚民族精神有什么意義,在思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我黨領導人民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培養政治認同素養。
二、組織生活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法制意識培養是高中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教學問題探討過程中逐步具有科學的法律意識”。在講到《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這部分內容時,我以國家貧困縣江西省鄱陽縣財政局經濟建設股股長李華波貪污案為例,李華波在任職期間共計貪污公款9400萬,案發后逃往新加坡,如今已遣送回國。在學生們的驚訝與詫異中我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政府權力為什么必須依法行使?若你是李華波會如何用好自己的權力?政府權力為何需要接受監督?提問后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學生進行合作,具體包括思考問題、搜集材料、聯系教材、課堂呈現和講解等,這些內容由學生自己分工,給他們5到10分鐘的時間完成。然后組長整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選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結果匯報。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對法制社會本質的認識更加深刻,提升學生對法律威嚴的認識,這對于他們的法制意識養成具有積極意義。
三、寓教于例,培養學生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精神養成旨在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關注實例分析,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以科學精神作為指導正確認識客觀世界。例如,在學習《文化對人的影響》時,我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發學生的熱議和討論,如公車讓座,新聞屢次報道,我首先搜集了公車讓座近幾年來引起社會議論的相關報道,并就這些事件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文化因素進行了分析,指出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這一美德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已經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最終指引學生從中華文化的傳承角度分析個人行為,引導學生理性對待這一生活現象。此外,我還就這一事件進行了延伸,對比了我國與國外幫助他人的不同,在中國我們有著“助人為樂”的說法,而在國外講究人人平等,若貿然出手幫助他人,部分時候被認為是貶低和蔑視行為。通過這些公車讓座事件的探討和延伸,學生掌握了文化對人的影響,理性認識文化差異,養成理性思維。
四、立足社會生活,滲透公共參與素養培育
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培養需要一個持續性過程,以各類實踐活動為依托,在實踐中領悟公共參與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自我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在《政治生活》模塊的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學會行使公民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要使學生能夠有序地參與公共事務并養成公共參與素養,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創設參與情景,組織學生模擬情景活動。如可以模擬人大代表的選舉,讓學生在實際模擬中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與作用。還可以模擬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把身邊的熱點問題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小組展開討論,尋找良策。還可以組織社會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了解公共事務的成因、意義或危害,從而提出建議,撰寫調查報告。這不僅使學生更加關注社會,了解社會,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公共參與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治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素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培養成為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明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造成課程教學有效性不足,導致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效果不理想。這就要求作為現代教學工作者的我們,能夠積極認識傳統政治教學的不足,掌握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技巧,為高效課堂構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朱明光,張桂輝.關于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22(01):115-116,118-119.
[3]羅燕芬,劉麗奇.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J].教育導刊,2013,1(05):1206-1207,1209-1210.
[4]韓振,張慧麗.核心素養與活動型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30(03):305-306,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