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賽輝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下,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不僅僅是理論性的知識,還需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尤其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更是需要將理論知識進行有系統有體系的分層教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大力推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在教學時要注意不同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數學課程的教學進度,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實踐;探索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漸漸與國際進行接軌和有效連接。現代的初中數學課程中已經將協同效應作為整體屬性教學的未來目標,設立分層標準,做到從備課、授課、評價一層層的進行合理的分層演練,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生自身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分層教學包含的分類
(一)教學主體分層
在新課程標準之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整個課堂授課的主體,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參與方面的積極性,因此在分層教學中就要把握教學主體的分層。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對進行學生分層,傳統教育的分層模式是以成績為唯一標準將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進行劃分,要知道這種方式是非常不科學的。學生的成績不能決定學生理解能力的高低以及學習積極性的強弱。分層教學中不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而是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與性格特點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分層,才能真正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內容分層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和個性特點都有所不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按照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具體指示進行分層教育。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使優等生不會因為題目過于簡單而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促進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中等生能夠有效提高成績的前提,并且在穩步提升成績后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學困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逐步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
(三)教學評價分層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的評價會極大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對于性格內向或者成績稍差的學生,很可能因為批評教育失去對于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評價中要注意以鼓勵和贊揚為主,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
(一)備課時的分層
備課時教師要注意對整體進行分層教育,因此這就可以模擬課堂的提問和回答環節。針對優等生的提問可以是拓展式,對于中等生主要是基礎性知識和問題,對于學困生的教授方式可以以總結回答內容的方式為主。在不傷害初中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學會知識、拓展知識、增強對知識的總結能力。
以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在備課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不同的提問方式進行有效提問。比如針對優等生就可以提前提出一些關于三元一次方程的問題,而對于中等學生主要就是基礎性的二元一次方程以及拓展性的實際問題解決方法。最后再交由學困生進行整體的總結性發言,讓各個階段的學生有所收獲。
(二)授課時的分層
分層授課是整個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育的關鍵點,但是實際操作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缺失主動思考的契機,無法保證學生在分層授課中對數學知識接受的連貫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堂交給學生進行學習,強化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參與討論。
以八年級數學下冊中《第二十章 數據的分析》為例,教師可以將5到6個學生分成一組,其中包括1-2名優等生,1名學困生,3-4名中等生的排布,之后對操場上體育課自由活動的人數進行觀察觀察,分析球類運動分別有多少人參與,跑步、跳沙坑、跳高又有多少人,再計算男女比例,從而分析男生選擇那種運動的較多,判斷哪種運動在男生或者女生中較為受歡迎。既能夠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課后分層評價
在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鞏固練習標準,同時重點評價學生的課堂發揮情況,使得優等生得到正向評價,中等生建立學習信心,學困生激發學習興趣[2]。
以九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相似》為例,鼓勵學生展開思維想象力,在課后尋找相似圖形,在作業中繪制出來后進行評選。在每個分層中選取代表性圖形進行點評,促使學生建立起來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分層教育是響應我國的新課改進行的有效嘗試,能夠促進各個層級學生的同步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同時針對每個學生的發展進行個性化培養,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洪.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8(7).
[2]鄧志強.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