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注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培養,而且要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保駕護航。本文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待與同仁們一起商榷。
【關鍵詞】初中體育;健康教學;品德教育
教書育人是新時代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貫徹學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注重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培養,而且要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保駕護航。
一、規范訓練渠道,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在學校開展的各項體育訓練中,教師只有應用系統化的行為規范標準指導學生,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效果。諸如游戲、對抗性小比賽以及其他基本動作訓練,都離不開相應的規則;同時,某些體育活動本身不僅蘊含一定的規則,而且課堂紀律也有學生必須遵循的行為準繩。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充分發揮制度和規則的教育功能;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分析學生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他們的不端之舉,就要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和督促;如果有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那就要予以適度的表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形成純潔化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體現正能量的集體輿論,鼓勵學生經常進行自我反省與相互督促,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升華為道德意識,自覺地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和規則。
二、嘗試對抗訓練,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更新。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而且要與時俱進,擁有銳意進取、勇于競爭的精神。而競爭性和對抗性是體育活動的顯著特征,特別在校園內的比賽過程中,其競爭與對抗因素尤為突出,大部分學生承受高強度的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并在這種強負荷情境中產生戰勝對方的奮斗目標。諸如在短跑訓練中,當教師起跑的哨子聲一響,許多學生為了比同伴更準確地抓住起跑時機,都全神貫注地參與訓練,在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時,還在心中蕩起戰勝別人的快樂漣漪,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長跑訓練中,可以采用競賽形式,營造學生之間競爭與對抗的氛圍,他們的腦海里不僅產生堅持跑完全程就是勝利的想法,而且奮力奔跑,從而使長跑訓練轉化為一場意志力的較量。
三、嘗試表率示范,形成尊師好學的風氣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還未成熟,他們對周圍發生的事情往往感到好奇,尤其容易對教師的言傳身教容易產生注意,因此,采取表率示范法開展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表率示范法,就是指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模范行為感染和教育學生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除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以外,還能讓其自覺形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假如教師沒有正確的道德觀念,那就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給良好道德品德形成產生消極影響。所以,教師的言行儀表都要考慮其產生的模仿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教師首先要作出表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比較健康的人格。
四、緊扣形態特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初中體育教學具有形態化的特征,學生一般以群體或個體的形式參與各項活動,并且通過互相合作、切磋、接觸、對抗等方式。無論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班集體之間,人際關系的交流更加廣泛與直接,從而創造出特定的“社會課堂”,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進入啟蒙社會的心理需求。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模擬社會環境,積極引導學生懂得廣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的真諦,學會正確地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社會的適應能力和服務意識,從而逐步養成文明的行為規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實施挫折教育,磨礪學生的堅強意志
失敗是成功之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的挫折在所難免,因此在初中體育課上實施挫折教育也是明智之舉,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體會挫折后成功的快樂,才能產生美麗堅強的意志。教師在實踐中必須抓住“四大環節”:(1)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加強科學化訓練,讓學生通過由易到難的訓練,培養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念;(2)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從細節入手,讓學生輕松完成訓練任務;(3)加強宏觀調控,逐步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助人為樂的精神。(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想學生所思,給學生所需,讓學生在挫折中反思,在反思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逐步成為勤奮好學、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六、優化“三愛”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責任意識
體育課上發生一些傷害事故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究其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是學生自身不良行為習慣釀成的后果。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實施“三愛”教育:一愛自己,要求學生加強自我保護動作訓練。諸如在練習前必須做好熱身準備動作,并仔細觀察與思考活動場地、器材等不安全因素,樹立安全第一意識。二愛別人,加強保護和幫助同伴完成一些動作訓練,讓學生學會幫助與保護別人的方法,逐步樹立關愛他人的責任意識。三愛器材,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了解常規器材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朱大為.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8(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