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長英
摘 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實施方案出臺,要多舉措建設一支專業知識深厚、教育理念先進、熟悉企業狀況、支持產業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需從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和打造教學團隊入手,建設一支為縣域經濟服務的雙師型教師。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團隊;服務社會
近期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一如滾滾春雷起萌蟄,將迎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時節。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多舉措建設一支專業知識深厚、教育理念先進、熟悉企業狀況、支持產業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筆者認為,新時期的“雙師型”教師應該是除了專業功底深厚,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理念先進且能引領示范,熟悉企業狀況并能跟蹤本專業新技術的發展外,還具有高尚的師德和工作責任感,能夠解決教學及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能帶領教學團隊共同成長并具有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我校的現代農藝專業教師秉承“正德礪技”的校訓,10名教師中有7名教師迅速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把該校的現農藝專業打造為省重點和特色專業,在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筆者現以我校農藝雙師成長歷程為例,認為”雙師型“教師成長需從幾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孜孜不倦,實施教學改革
一名優秀專業帶頭人可以帶出一個好專業。專業帶頭人首先必須是“雙師型“教師,能把教學管理和專業教學有機融入一體,創造性地開展自己的工作,帶領專業教師一心搞專業建設,謀求專業發展,探索出專業課實訓教學的成套模式,全心全意服務于學校教學工作。現代農藝專業帶頭人能熟悉當地農業企業,能深入農村根據主導產業建立實訓基地,并和當地農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學校現代農藝專業現代學徒制基地。能深入企業一線和田間地頭,收集相關素材和案例,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研究,探討難點和疑點。依托課題研究平臺,使學校現代農藝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資源建設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學校的專業建設上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二、抱團發展,鑄就專業品牌
興山職教中心校內建有省、市現代農藝技能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成員有來自宜昌市8所中職學校農藝專業教師、高職院校的顧問和企業行業專家共20余人。這個專業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磨合與融合,達成了“四有”的工作共識,即有一項“農村有用、學生信服、可以推廣”的專業技術,有一套“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系統完整的六步工作法,有一種“鍥而不舍,只爭朝夕,銳意進取”的敬業習慣;有一本“格式規范,重點突出,富有創意”的電子教案。為了讓團隊成員迅速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團隊的老師們先后到山東、海南等地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深入到知名農業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每年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探討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賽的教學標準,針對專業核心基礎課程進行教學資源建設。
三、礪技研修,服務農業農村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將專業技能發揮在更廣闊的天地之中,為本縣經濟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農藝組一班人每年均開展核桃、蔬菜等栽培技術和牲畜良種繁殖、飼料配方、畜病防治技術的培訓,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累計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無償發放了2萬余本十多種農村實用技術手冊,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專業教師在開展技術服務的過程中,了解了產業的真實需求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專業動手能力也得了鍛煉。農藝班學生田水濤2007年畢業回鄉后,帶領村及周邊的農戶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創辦了蔬菜專業合作社,農藝組定期帶隊到田水濤所在的火石嶺鄉仁勝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經過多年的努力,田水濤帶動了鄉親們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種植模式,許多家庭在他的帶領下脫了貧,致了富,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被表彰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青年標兵”“雙建雙帶示范標兵”“農村致富專業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教育報.
[2]吉文林.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及其理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