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申斌
摘 ?要:初中階段,物理課程正是打基礎的時候。雖然小學科學接觸到了一些物理知識,但是知識體系不完整也不系統。初中生對于這門課程還是比較陌生。再加上傳統物理教學方式的局限性,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進行分析,給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相信可以給教育工作者提供好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新課程
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之中。相應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方針策略也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物理教學應當擺脫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這樣才更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實現學生學科水平的整體穩步提升。
一、高效課堂,需要有效的課堂引導
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提升時間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的知識點,過去用十分鐘的時間才能講解透徹,但現在用五分鐘就做到了,這就是高效課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老師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課堂上引導好學生集中精力聽課,這就是一個有效的做法。
比如在講到《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課的時候,老師通過現場敲擊音叉,扔硬幣等方式去探究,找出聲音的產生和物體的振動有直接關系。然后老師又問大家,聲音是怎么傳遞到我們耳朵中的呢?聲音在空氣或者水中是以怎樣的形式傳遞的呢?一段聲音發出之后,會在傳遞的途中受到干擾而出現變化么?老師問的問題,其實是對課堂知識的梳理和概括。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發言,也可以通過學習課本知識去獲得啟發,找到答案。比起直白的聽老師講課,這種帶著問題聽課的方式更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它讓學生接受課堂知識的效率大大提高,符合高效課堂的特征。
二、高效課堂,需要有效的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課堂教學也就是教與學的銜接,是知識的傳承與發展。但是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一只粉筆一節課教師講到底,課堂效率低,有些實驗現象不明顯很難把知識點講清楚講透徹。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圍繞課本內容來進行教學。但這樣的教學對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或者物理概念很難進行直觀精準的詮釋。這也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老師就可以更加生動地展現一些物理現象,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以電學方面的知識為例。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同學們雖然做了分組實驗,很多學生還是沒能理解。為了讓大家深入透徹地理解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老師在網上搜索到了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的實驗視頻給大家看。這些視頻是教育工作者精心設計的,從電壓、電流、電阻的基本概念的詮釋,到電學實驗的電路圖設計、實驗流程設計、實驗原理解釋、實驗過程觀察等,每一個環節都非常直觀。借助這樣的實驗視頻,學生即可從視覺上清晰了解電壓、電流、電阻的關系。在關于熱機、電動機、廣播電視、太陽能等相關課題內容的教學中,信息技術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支持,讓物理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簡單高效。
三、高效課堂,需要有效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法也是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有效方式。因為老師發現,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有較大的差異。有些同學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可能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在學習中漏掉了關鍵點。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同時鼓勵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實現取長補短,老師會嘗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比如在學到力學中動能和勢能這方面知識的時候,老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課后作業題。整個合作學習持續30分鐘,期間老師不會直接干涉同學們的討論學習內容,而是在學生提出要求的情況下適當的給予指導。在課堂最后的15分鐘時間里,老師主要做兩件事:第一是隨機抽選幾名同學來談小組學習的成果,檢驗大家的學習是否全面、準確,是否有認知方面的誤區需要糾正;第二是查看同學們做的題目是否正確,是否有創新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鑒和分享。這樣的合作學習將同學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補足短板,對啟發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思維有積極作用。
結束語:
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即是對教師勞動力的解放,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做好信息技術的融合,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真正為推動青少年人群的成長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瑜.打造高效課堂 感受地理魅力——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04):142.
[2]黃建妹.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書育人,2015(35):72-73.
[3]王秀明.善用教學方法 打造高效課堂——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99-100.